3′0″

视频 | 十年逐梦路丨文脉长传:不熄的传承 持久的力量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10-04 09:33

五千年中华,灿烂辉煌也历经磨难。这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故乡。“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昆曲王子张军在排戏演戏之余不忘思索——为什么昆曲如此优美观众却寥寥无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晓在生存、经营、传承、创新中努力前行;才忠继承父亲衣钵,成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传唱人;故宫文物修复师屈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获得终身成就奖的表演艺术家焦晃深情回忆老师的言传身教……文脉无形,唯有吸纳了一辈辈人的专注、执着和投入,方能成其大,唯有人们懂得宝爱、珍重,它才能无声地灌注大地,持久地东流到海。

张军,有着“昆曲王子”之称。他毕业于上海戏校著名的昆(三)班,他赶上了全本《牡丹亭》的演出,也遇到昆曲观众减少的困境。因此张军全心致力于昆曲的推广,以年轻人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来诠释和演绎古老的昆剧艺术。他也曾组织民营院团,尝试昆曲的跨界,到世界各地传播昆曲之美。如今他回到母校,担任上海戏校校长,为传统戏曲培养新一辈人才。



才忠,她的父亲昂仁是果洛地区非常有名的说唱艺人,传说能七天七夜连续说唱《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史诗,故事很久很长,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讲完。但千百年来,这古老的声音就在高原山水之间回荡。



果洛地区的德尔文村虽不足千人,但国家级和省级格萨尔传承艺人就有25位。2012年,昂仁去世,女儿才忠成为格萨尔的传唱者。

沈晓,15岁起跟随父亲学艺,拿手绝活是木偶戏和手影戏。但和父辈们相比,沈晓这一辈人遇到的困难更多,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更加不易。沈晓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被单戏”的传承人,他有一个影偶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开了一家小剧场,学习经营,艰苦创新,终于将木偶戏与手影戏结合起来,使它成为能在体育场演出的民间艺术,深受观众欢迎。



屈峰,2006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他放下了自己的创作,按照文物修复的行规拜师学艺,开始研习木器文物修复。如同古人格物一样,他“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这是漫长而寂寞的工作。在修文物的过程中,修复者把自己也融入其中。故宫文保科技部的年轻一辈多是像屈峰这样的人,如今屈峰已是木器修复组的负责人了。



曹光裕,17岁当船工,在长江边喊出了第一声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源于川东和重庆,是拉纤的船工在水流湍急的滩头发出的粗犷呐喊,竟构建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如今川江航道已能承载千吨以上的船舶,激越的号子声难觅踪迹了。 但作为川江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裕开办川江号子传习所,向重庆市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义务传授川江号子;他拉起一支平均年纪65岁的队伍,组成川江号子艺术团,名为“老船工艺术团”,就是为了将川江号子传下去。



《十年逐梦路》今晚8:30东方卫视播出,10月15日-10月22日,每晚8:00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