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8″

视频 | 视频|男性十二钗 林奕华携舞台剧《红楼梦》开启“知性”之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吕心泉

2017-04-17 14:59

剧照


海棠花落处,遍地忏情书。林怀民曾说,舞台剧《红楼梦》是林奕华大胆献给曹雪芹300岁的生日礼物。作为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最终章,舞台剧《红楼梦》于2014年首演于台北,再到香港,一路好评如潮。2015年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红楼梦》的三场演出也是全部售罄,一票难求。而作为2017年巡演的最后一站,林奕华舞台剧《红楼梦What is Sex?》将于5月19、20日再度登陆文化广场的舞台。日前,导演林奕华参加了媒体通气会,并在上海图书馆进行了《林奕华谈名著的改编与再创造》的讲座,分享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火花。从1982年林奕华第一部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张爱玲的《心经》,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到四大名著,林奕华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构经典,通过舞台剧的重构来窥探镜像中的自我与他者。


林奕华


What Is Classics? 名著的改编与再创造


林奕华对中国“四大名著”的再创造,比绝大部分的转述、改编、解释,更尊重原著。但同时,他也从来不“忠于原著”,透过反复解构再创造,林奕华给观众的,不是答案,而是一连串的问题。


“我做四大名著,不在还原历史,而是通过戏剧思考:除了文学的价值外,这些作品对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新的意义?”林奕华强调,如果自己再把老故事重说一遍,毫无意义:“通过这四出戏‘阅读’四大名著,不只是文字表象的阅读,而是更深刻的文化阅读。”


剧照


2005年,林奕华与台北两厅院合作四大名著系列, 第一出《水浒传》(2006)点出男人之罪,他从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提问:“What is man?”男人只是追求活得像个符号或是人?第二部《西游记》(2007),他从三藏西行取经看到生活之难,要问:“What is fantasy?”第三出《三国》(2012),从历史的争斗里,他看到人心之变,三问:“What is success?” 最终章《红楼梦》(2014),林奕华阅读到其它三部隐晦其间,曹雪芹却大胆明说的“性”,那是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欲望,他要问:“What is sex?”


四部作品被一个问题贯穿,那就是:现代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要把现代人带到哪里去? 于是透过提问,林奕华将经典解构,换上时装,成了摩登的都市男女。亦是照见现世的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的欲望与欠缺。


舞台剧《红楼梦》海报


What is sex? 男性原罪演绎女性宿命


所谓“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林奕华偏要唱反调,不仅要男性读《红楼梦》,还大胆地启动全男神班来演绎金陵十二钗,十二位男演员还要扮演“她们”遇到的男性角色。所以每一个男演员在这个戏中都存在着另一个“我”。他们不但体会到女性的心理压抑,更看到男性的无情。林奕华把《红楼梦》带到男性世界,在情伤、情美、情烈及情慧之中,体悟到觉醒和勇气。


剧照


时隔三年,舞台剧《红楼梦》复排,林奕华称,比分手后的复合更艰难。“《红楼梦》痴男怨女多,修成正果没有几人。”林奕华认为,在中国人的情欲意识中,始终存在某种程度的集体压抑,“就是女娲炼石要补的洞。”林奕华舍弃“Dream”、改以“Sex”角度切入,开门见山直指“欲望”。场景设定于现代,一处以“红楼梦”为名的男公关高级欢场,聚焦于《红楼梦》书中的情爱欲。


剧照


林奕华《红楼梦》中的主角是贾宝玉和王熙凤,分别代表了在阴性文化中生存的男性和在阳性文化生存的女性。创作之初,林奕华给自己的第一问题是“男人不读红楼,还是不让红楼读他?”首演之后,却有观众道出观后感,“男不懂红楼,不是读不懂女人,而是不想让女人懂。”林奕华则回应,“我的戏提出问题,但不给解答,人生的答案千丝万缕,不会只有一个。


剧照


林奕华认为,舞台剧《红楼梦》中更普世的价值是,在《红楼梦》中,所有人都有自我价值的危机感。“连家族中处于最顶端的贾母都在想这个家怎么样才不会败。所有人都存在着自我价值的不安全感,这其实与现代社会很相似。三百年前书里提出的问题,现实已经把它非常复杂地融合在了一起了。”林奕华从这个角度找到了经典与现代人对话的契机。


剧照


“似曾相惜,未曾相遇。似曾相知,未曾相识……未曾真个,似曾销魂。未曾意会,似曾动心。”林奕华为《红楼梦》写下主题曲《似曾》的歌词,交由台湾金曲奖得主陈建骐作曲,邀金曲奖最佳新人得主韦礼安于每场演出终场时,唱出林奕华掩卷原著的思考:“女性宿命,终究是由男性原罪造成?”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吕心泉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