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从霸气回怼到深夜发函,永辉这次的道歉有用吗?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4-17 13:41
短短一周里,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因产品被检不合格、董秘“加戏”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15日晚间,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永辉连夜发出致歉公告,称将进行“自查自纠”。
据此前报道,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草鲡、冰鱿鱼、正蟹等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达8次。抽检不合格项目涉及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食用检出氧氟沙星的食品,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然而,面对今年以来频频曝出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永辉超市起初的回应“理直气壮”。公司董秘张经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此番回应不仅立即引爆舆论,新华社也在随后发表评论,指出永辉超市态度敷衍。
事实上,这已不是永辉超市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翻车。自2018年以来,因食品抽检不合格,永辉超市接连被福建、北京、河南、安徽、上海、重庆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点名。
对此,财经评论员马元指出,永辉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说明了其在整个质量、内控体系上存在一定纰漏。作为国内头部零售企业,永辉有足够的资力去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的管理系统,而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也应当有更加严格的把控。产品安全不是概率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合格率也许是个概率问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中招,伤害就是100%。
永辉超市以生鲜业务起家,一直以擅长生鲜经营在超市行业保持领先。与此同时,在门店数量方面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据永辉官网数据,截至目前,永辉超市在29个省份、585个城市拥有超千家门店。
马元认为,这背后反映出企业的食品安全管控没有跟上其扩张的步伐,存在一定缺失。但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供应商、超市、监管三方的合力。例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永辉等大型超市可以借鉴小米、华为等企业的相关经验,将检查出问题的供应商纳入剔除名单并且永不合作,引导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督惩罚力度,对问题频出的企业,必要时应当诉诸法律。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崔信淑 董亚欢 翟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