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红色记忆3:黑暗中的《向导》明灯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怡

2016-06-29 19:47


1922年的9月13日,在上海的兰发里3号,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份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刊物 《向导》,这份每逢周三出版的周报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向中国人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犹如黑暗中点亮的一盏明灯。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品保管部主任陈晓明向记者展示《向导》的影印本,陈主任表示,原件还是放在了他们的库房里,当时的原件将近一个世纪了,都已经酸化了。


深蓝的封面,泛黄的纸张,这五本1954年影印的合订集记录了《向导》出版5年的全部201期。一页页翻过,历史仿佛在指间回溯。


创刊时的发行所老西门肇浜路兰发里3号 ,经过史料考证,现在已经变成复兴东路1047弄,不过现在就算90多年过去了,这里依旧留有不少以前的记忆。


《向导》发刊所旧址现在的住户周佳寿表示,  这里应该说是共产党主办刊物的发祥地。


1922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当年7月,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9月《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成为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对外机关刊物,第七期开始,《向导》开辟读者之声专栏,5年间,刊出读者来信120件,在党和群众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张姚俊称,整个社会阶层它都发动和组织起来,让(更多)民众能够清醒认识到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的革命斗志。


《向导》诞生后,发行量从4千册增加到十万册,读者群也从上海扩大到北京、广州、武汉甚至巴黎,革命力量、薪火相传。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理论宣传,从当时的《向导》到《布尔什维克》到后来延安创办的《共产党人》杂志,到解放后的《红旗》杂志,再到后来的《求是》杂志, 这是一脉相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