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千校联盟”在沪成立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林羡德

2024-07-07 15:41

当前,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创新,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快速迭代,“智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内容。



7月6日,“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华师大举行,会上组建联盟首届工作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进展报告》,宣布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正式成立。


据悉,“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自倡议发出以来,众多学校积极响应、踊跃申报。首批联盟校就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且各地均是既有中学也有小学加入。



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最关键的是能够落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能够在一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起来、用得好、能见成效。为全面了解区域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实验室项目组于2024年2月底启动调研工作,对江浙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展开调研。基于调研结果,项目组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数体系,形成了《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进展报告》。



此份报告主要是基于华东师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对沪苏浙三省十个地区、上百所学校、近万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数字化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拉近师生距离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中,数字化进校园也给日常教学带来了不少新问题,比如:有可能造成孩子视力的下降;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信息过多、过杂;课内外需要登录的平台太多,增加了师生负担;有不少平台频频出现故障,反而会拖延正常的教学时间。



在调研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的校长们普遍认为,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普及,教师可以在实体和虚拟两个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虚拟技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等于拆除了学校的围墙,突破了实体空间的限制。为此,报告提出在人机协同的智能化阶段,“机”不应仅限于计算机,而是包含计算机在内的智能感知、增强现实、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发挥人机融合的长处,但这并不是将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简单相加,而是要形成一种深度的共创关系,使得机器成为人类智能的拓展和延伸,即通过判别式AI 的精准决策支持、生成式AI的深度个性化学习内容创造,以及通用AI的全面教育生态重构,显著提升学习的智能化水平。


编辑: 朱齐越
责编: 李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