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继续折腾”
浦江同舟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4-25 00:00
上海欢迎青年,青年逐梦上海!
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与第一财经联合制作推出《科创Z世代》之“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专辑”,通过讲述上海青年奋发引领未来、笃行青春之志的故事,探寻上海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与创新创业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创新密码”。
第四期,来看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舒强的故事。
主持人:我之前也看了很多有关于你的创业故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是爱折腾。你上了大学之后,又开始折腾什么新的事了?
舒强:高考我是考上了同济大学,然后报的第一志愿就是汽车专业,我们是有一个叫大学生方程式车队。
主持人:在这个车队里,您又折腾出了哪些花样?
舒强:我在这个车队工作了6年,这6年时间从队员到底盘部部长到车队队长。搞赛车,我觉得更加有意思,是真正我们学生作为车手进去驾驶这辆赛车的,它的安全可靠性肯定要做得足够有保障,我们还要让这个赛车跑得快,我们在赛场上比拼,可能比别人快0.01秒,分数就比别人领先那么一点。我们刚刚参加的时候,都是垫底的成绩。后来我们仅仅过了大概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去参加日本赛,我们就干到了整个比赛的前三。最后大赛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大合影,我们把中国的国旗,摊在了日本赛的土地上,这种成就感真的是让人热泪盈眶的。
主持人:毕业之后有想过进入大厂工作吗?
舒强:我也是按照这条路走的。那我在读大四的时候,我们就去企业里面暑期实习。去了之后我就发现,这种大厂分工太细了,我到里面去其实就是个螺丝钉,是不是可以再干一些让我觉得更加有挑战性的工作。
主持人:就想继续折腾。
舒强:继续折腾。就是能够通过我们专业所长,或者说去为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能够做到一些可能真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主持人:之前有一波PPT造车热,这一波你赶上了吗?
舒强:对,其实还更早一点点,我们带着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去参加中国第一届造车大赛,当时我们是拿了优胜奖。当时也有投资方对这个领域有兴趣,问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做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整车。
舒强:做整车,其实就是叫“造车新势力”。我们真的当时还在读书,我们去做了这个探索,去开始创业了。当然这个创业是失败的,从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必然失败的。以当时我们这些人的能力和资源是不足以支撑一家整车厂的创立和发展的。
主持人:第一次创业失败了,那为什么第二次还敢创业?
舒强:说实话,第二次也不敢创业了,后面的第二次创业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的同驭公司。
主持人:为啥不敢了?
舒强:前面做整车搞失败了,后来搞零部件反而还不敢了。其实就是因为发现这个创业难度还是很大的,对于我们当时在校大学生来说,盲区实在太多了,需要的资源实在是太难去把它快速整合好了。所以说后来做线控制动,焦虑了很长时间,到底我们能不能把线控制动这个零部件,把它做得成。
主持人:那你心里逾越过了哪道坎儿,说服了自己又敢了?
舒强:汽车的智能化的发展,让汽车已经100多年成熟的底盘,要发生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它要从靠人去驱动,变成了要用信号线发指令,通过智能驾驶的方式让制动、转向、悬架、驱动,这些系统能够响应它的指令,能够协同工作,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正好在车队里面,我是原来做底盘部的部长,那我对底盘这一块相对来说,更加的熟悉。
主持人:你是觉得那段时间,是一个窗口期?
舒强:是一个窗口期,如果不能破釜沉舟,然后又错过这样的一个先发的优势窗口的话,我觉得后面更没机会。所以讲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所以就开始创业了。
主持人:继续折腾。
舒强:继续折腾。
主持人:不怕、敢干,加上一定的科研基础,这足以让你顺利地融资吗?
舒强:其实不顺利。我们前面的融资花了两年时间,才融到第一笔钱。很少,只有1550万,我们就靠这么一点钱开始招聘,开始投设备,做试验。我们大概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公司资金链是断裂状态的,所以我们花的钱可能是我们同行的1/20,甚至1/50,结果我们把这个产品做成了,做到量产。
主持人:你怀疑过自己吗?
舒强:这个过程必然会怀疑过自己,从学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到最终变成产品化量产应用,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在学校做科研的时候,10次试验有一次试验成功,那就是成功了。但是咱们做产品,10次试验有一次失败了,那就是失败了。这个产品它要有一个非常稳定,非常一致的表现,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主持人:那一路走到今天,现在同驭好融资了吗?
舒强:比当年好太多了。因为我们通过这么多的量产,给客户提供了这么多很好的服务,得到了很多的认可,我们其实刚刚完成了新的一轮B轮的融资,融资金额是5个多亿,将近6个亿,有7家整车厂资本扎堆投资了同驭。
主持人:那面向未来的市场,你还想再折腾点什么?
舒强:现在我们做智能转向系统,还有电子机械刹车系统EMB,更下一代的刹车系统,我们跟国外的一流厂商是属于齐头并进,并跑状态,我们还要努力实现超越,这就是我觉得接下来我可能要为之奋斗很多很多年,可能是一辈子,为我们中国汽车从大到强,从往外引进来,现在要自主成长,还要走出去。
编辑: | 吴先召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