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东方番茄酱

视频 | “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 闻香识蜀道

东方番茄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晔游明灵

2024-07-28 17:36

“千载大蜀道,半部中华史”。蜀道,是古代穿越秦巴山脉由人工开拓出的宏大道路系统,架起了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文传承与生态延续的长廊。今天,“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开幕。


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博物院供图


作为四川博物院的年度特展,本场展览聚焦蜀道本体和人文两大主题,展出分为序厅、“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蜀道蜿蜒 巧夺天工”、“悠悠蜀道 风华万象”三个主体部分以及尾厅“蜀道畅 中华兴”。步入展厅,从远古道之肇端,到元明清,展示了蜀道历史渊源及路线形成的历程,以及蜀道沟通南北,道达天下,观众可以直观的了解蜀道的道路构成、交通规则、发展历程并感受蜀道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博物院供图


据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介绍,广义的蜀道,泛指古代蜀地交通要道。而狭义,指的是“秦蜀古道”。秦蜀古道是由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多条主线、和副线构成的路网,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重庆三省一市,是国内保存相对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国家路网遗存。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接受采访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接受采访


谢丹表示,从秦并巴蜀开始,秦人就是沿着蜀道的金牛道和褒斜道,到达巴蜀地区 。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也因此成为了秦国的大后方,由蜀道开启了中华大一统之路。


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博物院供图


在展览现场, 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员、执行策展人 卢玥颖介绍了蜀道上的“仪制令”,“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短短十多个字,描述了古代的交通规则。自唐代开始,仪制令在蜀道沿途推行,一直沿用到南宋时期 。

蜀道在刚开通时,只是国内政治、军事和商贸的官道。



随着道路向边远地区延伸,越过古时国家边境与南亚和东南亚古国的国内道路连接起来的时候,它就从国内官道,变成了国际交通要道。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上也包括了古蜀道。此外,唐末五代‘茶马互市’出现后,被冠以‘茶马古道’名称的特殊道路,主体就是蜀道。卢玥颖表示,有了蜀道之后,外来的很多文化因素,就进入到四川盆地当中 ,在蜀道沿线,都发现了胡人俑、骆驼佣文物,自汉代时,有很多的胡人,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经蜀道来到四川经商。



本场特展,汇集来自故宫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等66家单位,有关蜀道主题的相关文物43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多达88件/套,涵盖青铜器、金银器、陶瓷、书画、蜀绣等门类。显示出蜀道从古至今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史料显示,自秦代以后,历朝历代,都在对蜀道路网进行开拓、维护和更新,使其更加便捷、通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就取材自蜀道中的陈仓道。



在展览中,以雪松、丝柏、香柏木、蜀葵等植物气味为源,创新研发象征大蜀道“天地人”精神的三款植物香氛,在展厅嵌入嗅觉记忆,让文物“香”起来,让展览有“味道”。通过多媒体投影、动植物标本等还原的秦岭生态场景,古代工程造景复原+多媒体影像、蜀道历史大事件“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等场景搭建、互动场景云打卡蜀道明珠翠云廊,众多体验活动面向公众开放,在趣味互动中,打造独特的蜀道观展体验。本场特展在今天开幕后,将持续展出至今年11月3日。






编辑: 彭晔
责编: 丁桃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