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视频 | 小屏之外大城之新⑦ 黄生飞:不一样的新农人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邢颖 丁家伟 唐晓蒙

2024-02-16 15:52

认养一亩地就能成为庄主,随时体验从插秧到收割的水稻种植全环节,而这个新颖想法来源于一个“半路出家”的80后新农人,黄生飞,她不仅是农业达人,还是一位"主播",设备在手,田间地头随时开播,农业知识信手拈来。我们就去看看黄生飞这个不太一样的新庄稼人,如何带村民们一同“起飞”。



“我们的大米主要是不抛光、不打蜡、不添加,大米酿的酒啊,就是米的衍生品。”年前,浦东宣桥镇腰路村里的这场聚会,也是黄生飞的直播现场,饭桌上诱人的乡间美食,加上农家人的热情好客,在黄生飞的直播间里展露无遗。“80多个人都聚在一起,我觉得特别不容易,大家都很开心。”


聚会现场桌上的各种食材,基本都来自黄生飞自己的农场。比如,这种口味非常鲜美的蘑菇,就是她的得意之作,早上才刚刚从地里摘下来,学名大球盖菇,也叫赤松茸。因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一级菇的收购价格一斤高达15元。在黄生飞的农场里,一年只种一季稻,剩下的时间稻田就是赤松茸的“温床”,这种“稻菇轮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能解决废弃秸秆的问题,产生的菌渣还能作为肥料还田。



“这个菌菇是专门吃稻草的,菌丝把稻秸秆分解掉就做成有机肥料了,明年的话种水稻,不管是大米的口感,还有土壤改良都是大大提升了,同时我们还减少了一亩地200元的化学肥料使用费。”黄生飞介绍道。


宣桥镇腰路村村民、农场主黄生飞是名80后,父亲是庄稼人,9年前在腰路村承包了一块地,拉着干服装贸易的黄生飞回家来一起干。虽然半路出家,但黄生飞说,自己想成为一个不太一样的新“庄稼人”。她从来不吝啬在自己的视频里,介绍那些农业新技术。她希望,像“稻菇轮作”这样的绿色农业模式,能够通过自己的短视频、直播让更多的农场、农业合作社都能有所获益,也欢迎他们前来交流,互相取经。



“酒香更要吆喝起来”,黄生飞一直这样认为,田间地头、农作春耕,她随时随地拿起设备做直播、拍视频,还利用自己擅长带货的特长,帮着村民们一起卖农产品。“原来是靠自己去硬弄,自从加入生飞农场合作社后,从秧苗到水稻成熟,再到米销售,全部都是他们帮我弄的,所以现在收入要比原来好很多。”“以前地里面种的青菜是一点也卖不出去,农民也很苦恼,青菜都烂在地里面,生飞姐全部把这些青菜销售掉了,现在减轻了农民很多负担,田里打药水也不用力气了,平时都是机器、无人机帮忙打的,钞票都是大把大把进口袋。”宣桥镇腰路村农民们说道。



成为“庄稼人”9年来,黄生飞团队 摸索出了一条包含育苗、插秧、收割、加工的全产业链服务,自家农场从最初的106亩扩大到1000亩,还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化带动了宣桥镇4000亩地开展生态化、标准化绿色种植,村民们的口袋也越来越鼓。


黄生飞表示:“做农业一定是要专注做一件事情,把它做透透的,自己做好不算,还要带动周围的农户共同富裕,不仅自己好了,别人老百姓也要带动起来。”



除了钻研农业,黄生飞还在自己的农场里开发出了体验活动,认养一亩地就能成为庄主,不仅可以尝到当时当季的新鲜农作物,还可以参加田间研学活动,同样很受欢迎。


一年忙到了头,黄生飞请来各位庄主们欢聚一堂,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共同辞旧迎新,黄生飞说,新一年,她还是会继续做一名不太一样的新庄稼人。



在上海的农村,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二代们也选择回村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的"庄稼人"。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将传统农业和互联网相结合,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正在为美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透视。


记者:邢颖 丁家伟 唐晓蒙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