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视频 | “进博机遇”怎样“一体”共享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陈怡

2023-11-10 23:37

第六届进博会再次创下诸多历史之最,根据新华社11月10日消息,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达784.1亿美元。除了“买买买”,长三角交易团怎么来更好地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瞄准“越办越好”的目标,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能如何“双向奔赴”?


进博上“新”时刻 群“新”闪耀


切开表皮、骨颈截骨、假体安装,这款可独立完成关节置换手术的机器人,是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上个月刚在香港完工下线,本周就已在进博会首发亮相。



元化智能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李艾俐是第一次来进博会,她说这次参与让他们拓展了视野,也把企业真正从一个单纯的国产品牌,拓展到了国际范围内。


新品发布已成为进博会的一张金名片,展会期间,共有超过440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其中包括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和大型技术装备等硬核科技。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的资深专家杨建文认为“新”,体现了生命力、体现了活力。外商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反过来看到生产的、消费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个窗口效应。


做足功课 长三角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进博会从时间上是“6+365”,是“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但是进博会的影响范围绝不只是在会期这几天,在会期之外的那些日子里,对话和合作在更大的范围持续发生。



今年,苏州除组织3200家专业观众参加进博会,还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招商团队来招商。对比较有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还有新材料产业链,苏州做足了功课,分门别类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产业链上的关键去拜访展商。


苏州商务局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顾溪说,很多跨公司的高管,特别是全球高管,来到了上海,来到了进博会,他们要用好这个平台,在短时间内密集的去跟这些高管对接,介绍苏州各个产业的优势,让他们把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放到中国、放到苏州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认为,不仅是苏州,长三角周边的其他城市承接溢出效应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观念”,思想开放、理念开放。第二个对技术和投资的承接,我们要关注全球链主。中国要产业升级,链主最重要。第三,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能够买到最新的科技和服务、最新的消费品等等,实际上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质增效。


展商变投资商 进博会的超级“变变变”


被称为“天文望远镜视网膜”的零度微晶玻璃、可弯曲的“细胞级”超薄玻璃、为光敏感药物提供防护的棕色玻管,这家德国企业今年带来了一系列重磅新品,这其中,不少是长三角“出品”。



肖特玻管中国工厂在过去的几年里,把更多的产品落地到本地,从展商变成了投资商。2019年,肖特玻管在浙江晋云投资建厂,2020年肖特的亚太研发中心落地苏州。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形象地把进博会比喻成“超级变变变”。参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展品变商品,包括后端的政策变制度,还有人文交流,国际合作,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考虑。


杨建文认为进博会是面向全球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来讲,也提供了一个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产业之间的关联、经济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每一件新品,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平台,还为全球创新提供了丰饶土壤。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企业以进博会为“跳板”投资中国,从参展商转身为投资商。在这里,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订单、市场、创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无限机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陈怡)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