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3″

视频 | 上海温度④:医疗援疆 打造永不走的队伍

时讯

东方卫视记者 冷炜 成奕霖

2018-10-10 08:24

5000公里的距离,跨越千山万水,上海与新疆喀什因“援疆”结缘,并让当地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上海积极实践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整体推动了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喀什下辖的泽普县,第九批3名“组团式”医疗援疆医生为期一年半的工作刚刚结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医生们不仅身先士卒,更侧重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告别的时间越近,援疆医生却比平时更忙碌。每周,来自上海的马赞颂医生都要挤出时间赶到泽普县维吾尔医医院巡诊,维医在当地有着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却因马赞颂的到来,迸发出新的火花。



几针下去,刚刚还没法直腰走路的患者已能慢慢直立。马赞颂的针灸治疗不仅让患者大为惊奇,也让维族医院的同行们佩服不已。作为一名中医博士,马赞颂援疆职务是泽普县人民医院行政科副主任,来维族医院是他自己增加的工作。维医和中医有不少共通之处,在他的努力下,原先几乎“零基础”的维医康复科功能得到了完善,患者的治愈率也大幅提高。



九批援疆医疗队队员 原泽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行政副主任 马赞颂:“因为我是第一个来这边的中医,就来泽普县的中医,那么我就开了一个头,抛砖引玉。比如说平常我们带教查房,我们门诊上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在病房里面我们展开疑难病例的讨论。通过这样一个带教过程当中,使他们认识到医学是不断往前发展的。中医一方面你也要往前发展,跟现代医学进行结合,就把这种融会贯通的理念传授给他们。”

在泽普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一场骨折手术即将开始。援疆医生容可按惯例先给医生们现场示教。刚来时容可发现,医院外科治疗理念相对落后,年轻医生缺乏高难度手术经验,不少手术切口过大,且患者术后感染率也相对较高。虽说自己拥有一手好技术,但容可在救人的同时,还是把更多精力花在了传帮带上。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几位年轻医生们的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容可教会他们怎样用小切口的方式进行骨科手术,就连原先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手术,也在容可的指导下慢慢完成。

在门诊大楼内分泌科,援疆医生郑微也在抓紧时间带教。通过一年半的梳理与接诊,郑微发现当地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5%,远高于内地,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症状不了解。等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而当地医院对于糖尿病治疗即缺乏规范,也缺少经验。



人虽少,力量大。三位来自上海的医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为泽普县人民医院提高了医疗水平。而在他们领队,第九批援疆干部冯亮看来,光小范围的提升,还远远不够。



距离泽普县仅两公里外的波斯喀木乡卫生院,一年的就诊率达到两万多人次,然而卫生院医务人员加起来总共不到20人。

为了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分担基层医疗,冯亮经常带着三位援疆医生入乡卫生院会诊,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还定期入村义诊,将“组团式”对口支援模式推向深入。此外在后方的大力支持下,基层医疗也逐渐完成全覆盖。来自上海闵行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泽普县的12个基层卫生机构结成了亲戚,展开“一对一“的帮扶。



通过互联网,相隔万里之遥的两地卫生机构也能亲密互动。医生定期把相关疑难病症案例发给上海进行远程指导,两地医生分享经验,共同攻坚克难。

(东方卫视记者:冷炜 成奕霖 实习编辑:朱佳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