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

视频 | 视频|莘莘学子初长成②:“孤楼学校”里的27国学生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刘宽漾 李维潇

2017-03-31 11:56

四年过去了,上海纽约大学目前仍然只有一幢教学楼。宿舍楼则设在金桥碧云社区的一个居民区内,这样配备的高校估计在上海,哪怕是中国都很少见。“我们这么一所6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清楚地知道学校是很小,但是学校的发展是急不来的。


学生少 学校小 学科少

“大一的时候我们住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宿舍,大二的时候我们去国外游学,大三回来住的是学校包下的旅馆,大四才终于住上了宿舍。”一直在搬家的罗安妮,在毕业前终于住进了学生宿舍。学校规模小没有吓住这个美国女生:“在我申请上海纽约大学的时候,上海纽约大学连一幢楼都没有呢。”

2011年1月,上海纽约大学正式筹建。这所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著名高等学府的强强联合办学的中美合作大学,在建校之初就被定义为“中美教育合作的试验田”,是一次“探索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 2011年3月,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奠基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第二年8月,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8月,与罗安妮一同入学的300名新生开启上海纽约大学的求学之路。这批学生来自全世界27个国家,说34种语言,但直到大二,才看到自己的教学楼。


相对学校的规模和建设,上海纽约大学的专业有限成为一些毕业生评价母校的“美中不足”。第一届新生入学时,上海纽约大学只有13个专业,虽然不乏纽约大学的王牌金融经济专业,但是学科的局限性还是有点让人“选不出专业”。

交互媒体艺术专业(Interactive Media Art)的毕业生安娜(Anna Schmidt)对上海纽约大学有一段曲折的认知过程。“当时觉得学校专业那么少,没有什么挑战性。”安娜在大二时从上海纽约大学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没多久又回到了上海纽约大学。有意思的是,她发现哥伦比亚大学也有很多办学问题,与之相比,上海纽约大学的融合式学习倒显得略胜一筹。“任何学校都有缺陷和短板,我选择回到上纽大因为这个群体的活力,我们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我们能够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事实比这些问题更为重要。”安娜在上海纽约大学学生杂志中如是说。


安娜


无关乎速度 在探索中前行

上海纽约大学从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口号很响,压力不小。“从美国纽约大学的角度来看,上海纽约大学是他们全球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至少要做到和纽约大学有同等的学术水平。”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坦诚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首先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现在上海纽约大学实际上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我们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大学。”

在探索中美教育合作的道路上,上海纽约大学已经在开掘国际领域里专业合作的可能性来解决当下一所新生大学专业较少的问题。“我们三年级有一个外籍学生当时想学环境管理,虽然这个专业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都没有,但是我们为他自创了一个专业。”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介绍了一个新颖的自创专业概念。 所谓自创,就是在学生自我兴趣的基础上,自己找到相关领域的教授,获得教学许可后向学校申请自创专业。以这位想学习环境科学的学生为例,这位学生在学校里找到对环境科学和管理学颇有研究的教授,学生和教授共同商讨教学方案,再通过学校教授委员会的批准,最终毕业时可以获颁美国纽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自创专业给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上海纽约大学还鼓励学生多向外走,多做尝试。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大二从纽约大学全球14个海外中心选择1-2个中心游学。这个“强制规定”在很多学生看来是一种福利。“我去过三大洲,在不同的学校认识了不同的人,这是在别的学校不可能有的机会。”同为首届毕业生的娜奥米(Naomi)激动地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自己四年的游学经历。同样要经历申请和录取的过程,顾盛在大学四年选择去纽约大学本部交换,罗安妮则去了阿布扎比分校和华盛顿分校。学生们一批批外出游学让“孤楼”上纽大显得不那么迷你了。“教学楼里其实挺空空荡荡的,毕竟都去游学了。”顾盛笑说。


顾盛与俞立中美国合影


“从上海纽约大学的立场上来讲,我们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他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胸怀和视野,能够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追求成绩,而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上海速度,用我们GDP增长的速度来要求一所大学的发展。”据了解,上海纽约大学未来将在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上做更多的尝试。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