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山海关古城禁柴封灶致人受冻 清洁与取暖怎兼顾?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12-22 14:33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近日被质疑为了清洁取暖搞“一刀切”,禁止烧柴取暖、封堵居民炉灶。导致部分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因无法承受电力采暖所需的高额电费而不得不在家中挨冷受冻,难以度日。
昨天,山海关区召开区委常委会,全面深入反思,深刻吸取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解决。山海关区区长刘尤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已立即启动整改,做实做细“包联帮扶”困难群众的同时,改进电费补贴方式,实行登记购买电水暖炕免费政策,并正在谋划长远解决古城冬季取暖难题的办法,确保群众安全清洁取暖,无忧过冬。
这起事件中,山海关区政府回应民意和启动整改的速度值得肯定,但是它所暴露出来的“清洁取暖如何实现”的问题,仍有探讨空间。
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区,至今未通天然气和暖气。古城内约4300户房产中,冬季居住的约1700户,其中集中供暖户仅有265户,且存在着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的“三多”现象。入冬以来,山海关古城气温不断下降,居民家中的最高温度往往不到10度,早晚时分更是寒冷,让采暖成为迫切需求。部分家庭因有人患病,甚至必须保持24小时采暖。
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习惯燃烧木柴取暖,既方便又廉价。但是山海关区政府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通告显示,为了实现清洁取暖,从2019年开始在古城区内全面禁煤。从今年开始,环保管控升级,倡导居民不要烧柴。根据2017年原环保部对外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木柴也不算是高污染燃料。但是,在山海关古城,实际上的执行情况是,烧柴不是倡导不要,而是强制禁止。居民家中烟囱不准冒烟,每天都有人会巡查烧煤烧柴的情况。
央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为古城内设有国家级大气监测国控点位,为了达标,环保政策在执行中被层层加码。有未透露姓名的山海关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不让老百姓烧柴,就是为了12月份最后一个月的数据。每年都这样,去年也是这样,今年可能达不到环保任务,所以管控更严了。”山海关区清洁取暖服务保障热线电话的客服也证实,“城里不让烧柴火是因为区里有规定,怕影响大气污染。”
事实上,为了鼓励居民用电而不是用柴取暖,山海关区政府自去年以来投入1868万元,免费为古城居民发放安装了聚能电暖气、电水暖炕、空气源热泵和电锅炉等设备,今年又分两批次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工程。对于更换门窗或增加外墙保温的居民,每项给予补贴500元至1000元。并对使用清洁取暖方式取暖的居民给予电费补贴,每月的补贴幅度基本相当于当月电费的60%,最高可达462元。
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达到让居民们普遍使用清洁取暖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不少居民认为,烧柴不但可以将炕烧热,还可以同时烧水、热饭,让整个屋子都暖起来,“非常实用”;另一方面,由于电费统计、核算有一定周期,政府给予的电费补贴,在到账时间上会有一定延迟,导致居民们必须先用自己的钱支付电费,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山海关区政府昨天推出多项举措,包括:立即将11月份的电费补贴发放到位;改进电费补贴方式,将补贴存进用电账户而不是银行卡;免费为居民安装电水暖炕、而不是只报销60%的费用。考虑到多次专业技术论证结果均显示,在古城内全部实行集中供暖和接通天然气不太现实,后续将探讨逐步推广空气能热泵,以长远解决古城居民冬季取暖难题。
据悉,目前古城1700户群众已领到11月份电费补贴21.5万,平均一户补贴150元。不少居民表示,其余因采暖而产生的电价,基本可以接受。
无独有偶。其实就在半个月前,山西运城盐湖区也曾发生一起老人因烧柴取暖被封炕的事件。从表面上看,这两起事件都因供暖方式引起,但实际上却都暴露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坚持落实环保这件长远来看利国利民的大事,又能不影响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对此,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表示,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首先就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以老百姓为中心为原则来实现环保的低碳转型,要从最初的机制设计上就精益求精地体现这一原则。一方面要加快提高电力设备在居民采暖方面的经济性、适用性,另一方面要针对低收入群体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补贴,要针对其经济条件、居住条件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老百姓的环保知识教育。要让大家知道,煤的燃烧、木柴的燃烧,其实是增加了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要让大家意识到,从长远来看,用电力取代木柴来采暖,是有好处的。只有在优化政策和加强教育方面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兼顾清洁与取暖,实现环境保护与民生需求的双赢局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梅 周缇 陈昱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