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全球海运"卡脖子" 外贸制造如何寻找出路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张琦
2021-09-10 17:45
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是外贸企业的出口旺季。但是今年,浙江这家家具企业却在发愁。
浙江裕华是一家老牌外贸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完胜美国“双反”调查并取得“双零”关税。
他们的地板产品出口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出口量连续9年居国内首位。但这三个月海运价格连续暴涨。
生产厂长告诉记者,原先每箱一千五美金的运费已经飞涨到一万五美金,整整翻了十倍。
新一轮全球疫情的暴发,加剧了海运运力紧张。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
如何让运输链畅通起来,各方都在努力。
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1.8万标准箱,刷新了建港以来的单月最高生产纪录。
长三角的中欧班列也在不断扩容,金华-布达佩斯、合肥-德国威廉港等新线路相继开出,一季度的开行数量同比增长70%以上。
节节攀升的数据,带来的是外贸出口连续15个月正增长,但隐忧依然存在 。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认为,中国的外贸企业,传统路径的依赖较大,不大注重产品转型升级,成本一上涨,往往难以承受。
商务部也发出提醒,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增长正在放缓,明年的形势可能很严峻。对此,裕华选择转型。
工厂车间里,正在生产近期上线的第九款内销产品。
但出口转内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产品标准不同、知识产权设限、市场近乎饱和 等等一系列问题,统统摆在企业眼前。
袁应粮告诉记者,内销产品面皮、面料、等级,各方面都与外贸产品存在差异,成本会提高不少。
去年年底,一项针对我国413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超四成外贸业已开展出口转内销业务。
但更多企业选择内销,意味着国内竞争也会愈发激烈。
眼下,裕华已拓展全屋定制业务,舍弃中低端产品线,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内销占比从不到10%增长至30%,企业目前的利润率基本与往年持平。
在专家看来,压力之下,倒逼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来说也是化危为机的一件好事。
何建华认为,要靠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打造品牌,使消费者喜欢这个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张琦)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