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视频 | 文脉颂中华|傣家竹楼的秘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04-17 13:07

冬季的勐景来,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这个位于中缅边境的傣族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10多户人家在这里繁衍生息。傣家寨子特别美,高大的菩提树下,翠竹掩映之中,隐约可见傣家竹楼的小巧竹檐。


勐景来俯拍


西双版纳盛产竹子,傣家人就地取材建造竹楼。玉应的家就在村子中央,房屋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高约七八尺,四周没有遮拦,二楼住人,既可以避免潮湿,也可以远离地面的热气。这样的构造,蕴含了傣族的建筑智慧。近年来,大多数竹楼改用木材建造,屋顶也改成木板或瓦顶,更加坚固耐用。


傣家竹楼


玉应家里的柱子都是四四方方形的,玉应介绍,四方形的柱子可以防止毒蛇攀爬,因为方形的棱角可能会扎伤蛇的鳞片。房屋是穿叉结构,它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不用钉子,比较坚固,地震的时候不容易倒塌。


竹楼内部


按照傣家规矩,进入竹楼之前,要把鞋脱在门外。玉应介绍,二楼的生活区域以前都是用蚊帐分隔成一个一个房间,年纪大的人用深色蚊帐,年轻人用颜色比较鲜艳的。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竹楼改用木板间隔,里面是卧房,外面是客厅,房间里有各种现代化的家电。


傣家人热情好客,外面的客人来访时,他们会让客人摸摸一根柱子,这根柱子名叫“吉祥柱”,位于整栋房屋的正中间,上面有傣族的大佛爷亲手写好的经文。用手摸一摸,有“保吉祥平安”的寓意。


但屋子里有一个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外人进入的,甚至在外面看一眼也不行,那就是傣家的卧室。为什么有这样的禁忌?原来卧室里有一根特殊的柱子,名叫“家神柱”,它被认为是房屋守护神居住的地方。“家神柱”包有白布,中间放有芭蕉叶、甘蔗苗、蜡条和棉花条等,老人在去世之后会靠着这根柱子净身。信奉南传佛教的傣族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房屋守护神所在的柱子被外人看到了会不吉利,因此不允许外人进入卧室。


傣族居民把构皮捣烂造纸


和竹楼文化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玉应家世代相传的一门手艺:构皮造纸。把构树的树皮煮烂以后,打成纸浆,将一定量的纸浆倒入水槽,然后用纱网“捞纸”,在太阳下晒干。这种造纸技艺和东汉时期的蔡伦造纸术十分相似,堪称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构皮造出来的纸比较粗糙、厚实,经久耐用,一般不会腐烂和被虫蛀,寺庙藏经阁里流传千百年的典籍大多用的这种纸张。另外这种纸还可以用来制造油纸伞、孔明灯和普洱茶茶饼的外包装。2006年,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居民做饭


傍晚,夕阳西下。玉应开始准备晚饭,材料全部是就地取材。烧火用的松明子,就是松树的油脂渗透于木质之中,与木绺丝相互交融形成的一种物质,可以直接用作染料。玉应准备的这道菜叫作“喃咪”,就是傣族的番茄酱。把西红柿和辣椒烧熟了以后,做成酱料,可以直接用糯米饭蘸着吃,也可以用牛皮、猪皮蘸着吃。


傣家晚饭


不变的是文化的内核,变化的是傣家人的生活。2010年,勐景来被评定为“云南省首批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13年被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称号。


勐景来街景


寨子里的居民以前都是以种水稻为主,比较贫穷落后。旅游业发展以后,很多人开始做生意,或者在寨子里做管理工作、当导游,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玉应家的一楼,以前是饲养牲畜的场所,现在被改成造纸工坊,既用于纸张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供游客参观体验。


傣族村寨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朴别致,流光溢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竹楼也被修建的愈发美观气派。傣历新年和农历在日期上相差很大,今年是在4月间,不过每年春节这里都是热门旅游地。承续传统,迎接盛世,历经千年的傣家村寨,正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