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8″

视频 | 海上名家|岳美缇:“孤独”的昆曲女小生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03-03 18:18

2017年5月14日,上海图书馆报告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昆剧的讲座,讲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主讲人岳美缇是著名的昆曲小生演员,今年75岁。她已经很少在舞台上演出,这次讲座成为戏迷们领略她风采的难得的机会。

    


岳美缇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的昆剧班,这一班学生后来被称为“昆大班”,其中竟然涌现出十多位出类拔萃的昆剧艺术家,而其中岳美缇也许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因为她是班里唯一的女小生,也是后来几十年里昆曲中唯一的女小生。


当时的岳美缇完全不会演柳梦梅这个角色,只能去站个位,但是却得到了俞振飞老师的亲自教导。


俞振飞老师从手、眼、身、法、步一点一点教岳美缇,岳美缇也学得很快,三天就有了点模样。


回到学校,老师就希望岳美缇改小生。改行伊始,小生的台步、圆场、走边、起霸等基本功,岳美缇都没练过。在沈传芷老师的带领下苦练,迎头赶上。同时跟俞振飞老师学习唱腔和音色。师长们像对独生女一样疼爱呵护教导岳美缇。共和国国庆十周年,岳美缇得到了跟随俞振飞演出《墙头马上》的机会,并且得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嘉奖,成为了戏曲学校学员中的佼佼者。



1961年,从学校毕业的岳美缇进入新成立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年轻的岳美缇对昆曲艺术充满憧憬,但是一场浩劫几乎让刚刚开启的艺术生涯戛然而止。


文革中剧团解散,岳美缇先到化工厂劳动,学开车床,后又辗转到医疗器材厂当工人,她一度以为自己下半辈子会一直当个工人,再与昆曲无缘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革结束后昆剧团很快就重新成立了,这让告别昆曲十多年的岳美缇既喜又忧。


再度回到昆剧团,岳美缇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不甘心再等待领导安排分配什么演什么,她要把握自己的命运,青春舞台已经被耽搁了十几年,她不能再等了。



改编汤显祖的名剧,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举动,这次改编保留了原著的《闹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等传统精华片段,又在轻与理主题的贯穿中,完成了主人翁杜丽娘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全部,删改了明显难懂的唱词,呈现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梦境,无论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调度,岳美缇都倾力参与投入。


剧场里掌声不断,观众的反响很不错,但是昆曲到底该如何继承的问题,仍然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昆曲艺术是古董应该保留原貌,演出原汁原味,也有人认为昆曲不能再孤芳自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改革。而岳美缇的尝试和改革没有获得认可,加上她身为一个孤独的昆曲女小生,一个人抗着舆论对她的质疑,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中,甚至怀疑了自己的艺术观,怀疑自己的舞台追求。


岳美缇带着一年中修改了三稿的《牡丹亭》,去北京、西安、四川演出,每一次她都惴惴不安。直到1987年,岳美缇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那一年她45岁,按梅花奖的规定46岁以上便没有资格再参评。



在岳美缇对昆曲之路重拾信心的时候,传播戏曲却面临新的困境,90年代昆曲和所有剧种一样,在市场竞争中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戏曲圈内有的人去开公司办酒店,有的则远赴他国另求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以及各种新潮文化娱乐活动的繁荣,人们对戏曲的关注越发消退。


虽然那时昆剧仍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但是岳美缇相信,这份最厚实的文化遗产终究是会发光的,一定会有人为他喝彩,就看谁熬得住了。


但是当时团里根本没有资金支持她排戏,岳美缇只能自筹资金。


三个多月的排练,岳美缇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甚至发了高烧都不自知,差点晕倒在舞台上。但是这个戏给了她巨大的满足,不仅是因为能刻画一个复杂而带有悲剧性格的中国文人,而且精湛的表演引起电视台的关注,主动提出要拍摄《司马相如》戏曲电视片。影像艺术对妆容的不同要求,又促使岳美缇和同事们对传统戏装进行改良。



此时的岳美缇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她知道一部大戏出来不容易,要加紧时间培养新人。哭哭啼啼改行唱小生的少女,而今已年过古稀,在昆曲艺术的道路上,她走得很辛苦,辛苦得不敢有片刻的停驻,但是她也走得很快乐,快乐得几乎忘记了存在的孤独。


(视频来源:艺术人文频道 文稿:综合)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