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视频 | 佘山天文台大修 如何擦亮仰望星空的“眼睛”?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包钢 孙翱

2021-02-08 19:03

位于松江区佘山山顶的佘山天文台,今年将迎来120岁生日,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闭馆大修将在今年三月正式启动。拥有历史建筑、科普教育机构、科学观测基地多重身份的天文台,它的修缮会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拥有120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这个“仰望星空”的大望远镜已被脚手架层层包裹,不久就将迎来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不少市民赶在最后的闭门前,参观留念。


“刚刚在下面的时候看到十二星座,比如人马座之类的,挺好看的。”


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星空奥妙。


“小时候我也来天文台看过,也想让小朋友涨一下天文的知识,希望他能更远地探索,有一个想象,思维能更开阔一些。”



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主任汤海明向记者介绍,“100多年前,我们的天文学家就是通过这扇门进入观测圆顶。”



这座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1901年安装完成,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天文照片,积累了大量珍贵资料,一直享有远东第一镜的美誉。2005年,望远镜的圆顶因为齿条锈蚀磨损而卡住,目镜和物镜也因年久失修而“老眼昏花”,无法再用于天文观测。此次大修,重点就是重新擦亮望远镜的“眼睛”,更换新镜片,同时维修圆顶驱动齿条和天窗。此外,长达七米多的大镜筒内,不少零件也将维修,终端系统将安装上全新的数字化科学相机。


汤海明介绍,“我们装一个现代化的数字成像设备,类似于我们说的数码相机,科研级成像设备,让它恢复。这要说我们未来很多市民可以用它来拍摄自己的天文照片。”


内芯焕然一新,外观修旧如旧,是此次天文台大修的宗旨。


佘山天文台的上一次大修在2013年,那次大修为百年老建筑“洗了个澡”,恢复了建成之初水泥砂浆的“素颜”。近几年,天文台工作人员发现,因沉降造成的建筑体裂缝越来越严重,必须动一场彻底的“手术”。


因为年代久远,最原始的建筑图纸保存不全。此次修缮将采用最先进的无损探测技术,对建筑先进行全面“体检”后,再制定具体详实的修缮方案。


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左文文表示,根据不同年代所建的建筑之间,天文台的交槎的位置存在一些误差,导致结构受力存在问题, 这一次修缮会针对一些平时小修小补很难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修缮。


与此同时,天文台藏书室内上万册藏书也将在修缮期间由专门团队进行修复、梳理,并加以数字化保存。在这一万多册藏书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版于1900年前,它们是法国传教士们最早运来的一批天文学资料。这里的资料涉及百年前的法文、拉丁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等,极具史料价值,天文台方面介绍,目前正联系相关语言类学者,共同整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王彩虹说,“因为之前的藏书室已经很长时间没用,最近把它整理一下,挖掘它的价值,录入电脑,把它数字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看到。”


未来,这些珍贵的书籍和史料,也将通过多媒体展陈手段与观众见面。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侯金良表示,天文台还是应该将天文历史来向市民展示,让更多人去了解当年的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宇宙,同时,这对青少年教育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佘山天文台修缮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这座百年天文台将继续为市民架起通往浩瀚宇宙的桥梁。



120年来,一代代天文工作者在佘山天文台克服重重困难,探索星辰宇宙,我们也期待,在大修之后,这座百年天文台能焕发新生,让更多的天文爱好者们能在这里仰望浩瀚星空,感受宇宙的奥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包钢 孙翱 编辑:朱玲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