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早高峰晕倒在地铁车厢 女白领挺身而出一路护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燕晓英 见习记者 温莫寒
2016-08-03 13:53
“一头栽倒在地铁里,短短几秒钟后,你便睁开双眼,你平躺在疾驰的地铁上,每一个人都像看怪物一样惊恐地俯视你。”
“你想站起来,却没人扶你。你想说话,却没有力气。”
“这时想起了那熟悉的歌——《感觉身体被掏空》。”
这是网名叶沙沙的上海女白领8月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里的几句话。
8月1号,周一,极其普通的一天。早高峰的地铁九号线上,人头攒动。也许到了拐弯处,列车晃动的有些剧烈,这时,车厢里的一个姑娘突然仰面倒地、脸色蜡黄。
叶沙沙画的漫画,描述当天情况
姑娘名叫小希(化名),她事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她睁开眼的一瞬间,以为自己只是睡着了,可发现自己躺在车厢中。车厢中的人都以惊恐、疑虑、担心的眼神看着她,但没有人帮她。“看到大家都看着我,我感觉自己很奇怪,像个怪物,一时反应不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有点害怕。”小希这样形容自己醒来的感受,“当时带着耳机,脑袋里很吵什么都听不清。我把耳机拿下来后听到一个女生的声音一直在我身边,有人把我扶起来,一直扶着我,那时就不是很害怕了。很想看清这个女生长什么样想要感谢她。直到到了休息室,我才慢慢看清她的脸,才知道是她一直在我身边。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真的是一个天使”。
叶沙沙画的漫画 描述当天情况
这位天使,就是叶沙沙。
从害怕到不害怕,叶沙沙让小希心安了。叶沙沙是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因喜爱潜水,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叶沙沙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小希倒地,她的第一反应是心脏骤停,需要做cpr(心肺复苏术)。她短暂地犹豫了一下,然后上前查看小希的情况。“上急救课的时候老师说过,要请旁边的人打120,要在走过去的同时打开手机开始录像作为日后的凭证,可是那时候一慌就忘了开手机了。”叶沙沙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过程。
经过检查,叶沙沙发现女孩还是有意识的,企图坐起来,所以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这时列车到达了宜山路站,叶沙沙想扶着小希下车休息,“有没有男人能帮忙扶一下?”周围的人在迟疑。叶沙沙打算一个人搀着女孩下了车,这时终于有个男士跟上来,“我可以来帮你!”于是小希在两个人的搀扶下进了地铁休息室。“那个男士说他今早是要去签证的,时间还来得及,我很感谢他。”
小希说自己身上很冷,根据培训课上学到的知识,叶沙沙判断应该小希是出线了低血糖的症状,她让小希坐下休息,喝了些热水,再吃了几块糖,又借来地铁工作人员午休的毯子给女孩披上,随后联系了小希的家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获知,目前小希已无大碍,在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只是有些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正在家中修养。
叶沙沙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她也许是这节车厢中唯一有急救知识的人,所以她选择了出手相救。当时车厢里人很多,但是几乎都“懵”了,不知道怎么做,也可能是害怕,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下一个女孩也许不会那么幸运,如果她情况更严重,如果她需要人工呼吸,我不知道在周边环境里到底有没有人能完成这个任务。”
同时,叶沙沙还告诉记者,当她和女孩抵达地铁休息室之后,发现那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外伤急救箱。联系到此前媒体人金波在地铁里倒地、去世的消息,叶沙沙提出,地铁里是否应该配备更加完善的急救设施,比如说AED,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公众急救知识的缺乏,急救系统的不完善,下一个晕倒的女孩,还会有这么幸运吗?
记者了解到,像叶沙沙这样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先不考虑救人这件事的风险,公众急救知识的缺乏,也让我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更多的是惊恐和不知所措。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比急救知识缺乏更可怕的是急救意识的缺乏,公众自救互救意识的提升,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多一份施救的勇气和从容。
事情发生之后,小希说算是“因祸得福”,和叶沙沙成了好朋友。叶沙沙则正在联系漫画家朋友,画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知识,帮助大家学习急救知识。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大家。
(编辑:孙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