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视频 | 商圈的公共充电桩为何不能充电?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魏克鹏

2021-01-15 19:58

不少小区充电桩装不了,最后一公里充电难成了大问题,对于一部分新能源车主来说,必须依赖公共充电桩来充电。但不少车主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反映,不少商圈的公共桩也是摆设,要么维修中要么废弃,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浦区翰昌天地地下停车场,四台新能源车的依威充电桩,布满灰尘。有车主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这家充电桩企业的APP上显示,这里的充电点位可以充电,他们还特意往里充了钱,但来了现场却发现,根本充不了电,白跑一趟。“物业经理说它们没付租金,所以把它们的电拉掉了。”杨先生说。

 

物业负责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依威充电桩2019年起进驻,但去年11月起,因为不交电费,所以他们停止了供电。“足足有三个季度没有支付了,欠了四五千吧。”


 

沪上不少商场停车场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况。兴业太古汇地下停车场,有多家充电桩企业入驻,但惠充电的大部分充电桩都贴着设备维修中的告示,挚达的部分充电桩则根本没有通电。“灯不亮的离线,说明这个充电桩没电或者坏掉了。”挚达客服工作人员表示。

 

静安889悦达广场,小易充电也显示在维修中。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试着拨打客服,也无人接听。

 

“看着是好的,但是用不了。”车主们纷纷表示,“反正就是黑的,也没有维护的人员。”


 

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上海新能源车公共充电桩为6.4万个,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加,使用率已经从去年的1.4%上升到了6.82%。可以说,充电桩的快速建设铺开,社会资本的参与功不可没,但建完之后,要如何来进行长时间可持续的运维,却难住了一些新能源充电桩企业。

 

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王大军表示:“有一些企业可能在因为发展战略的一个调整,或者是因为这经营情况的一个变化,没办法持续经营下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访了多家充电桩企业后了解到,目前内环内商圈里的多数充电桩依赖物业提供电力,无法直接接入电网,企业与物业采取"我安桩、你给我电,收益分成"的模式,再加上一些商圈的停车费本就不菲,使得充电成本大大提高。


 

比如依威,在翰昌天地地下停车场的收费为每度2元,过高的价格劝退车主,企业也觉得无利可图。而在龙之梦商场,特来电前期投入50万,安装了6根充电桩,充电每度2块5毛的价格使得这里同样门可罗雀,为了止损,企业也选择了暂停运营。

 

上海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宦泽平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就已经超出了我们所有用户所接受的价格,因为那个地方的价格应该光电费就得是1.5元每度,那这个电费已经超过了现在目前市面上的整个充电费用的价格了。”

 

为了降低成本,现在不少企业开始试点"长租车位、降低成本"的模式。通过向场库支付车位租金,让物业愿意降低用电费用,同时给予用户停车费优惠。“在车位的租金上,比如说政府有没有一些政策可以补贴到给他们,同时我们也承担一部分,这样的话首先我在固定成本上我就可以降低一块。”宦泽平说。


 

而针对车主不了解充电桩企业运营现状,出现跑空或是充值打了水漂的情况,上海从2016年开始搭建新能源充电设施市级管理平台"联联充电",并与享受政府补贴挂钩,以此来推动桩企接入平台,统一管理。上海联联睿科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汤晓栋说:“我们每个季度会对各个场站去按照我们的这个管理要求,跟他们的这个为运维的这个响应的速度去给他们做一个评分考级。”

 

目前在上海落地的共有150多家新能源充电桩企业,良莠不齐,有的只建不管,也有的已经转向退出赛道。市交通委表示,接下去将会根据市级管理平台上对企业的评级,实行差异化补贴,来进行引导。“如果说你长久不去维护,然后线上就经常出现故障,投诉率很高的话,那我们在平台上主动会帮你剔除出去,同时也剔除出我们这个补贴的一个范围,就是不再给予支持。”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王大军表示。

 

去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里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的建设。上海公共充电网络近些年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不少公共充电桩只建不管缺乏运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让充电桩不再是摆设,从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魏克鹏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