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南海科考日记(三):科学家电脑里有6705首歌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抒豪

2017-04-18 18:35

4月18日 星期二 晴

四月的南海,还没有到台风的季节。

这是最适合科考的时候。

偶尔有一两只途径的鸟隼,暂时在“决心号”上歇个脚。

368航次的首席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Hans-Christian Larsen)喜欢把晚餐带到甲板上,跟同事们唠个嗑,顺带享受从远处海平线逐渐消失的落日阳光。
站在“决心号”的最顶端,海平线像是一个圈,而“决心号”则处于这个圈的中心。

阔别陆地,在海洋的中心,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1、实验室还是酒吧?

相比于在甲板上美景,“决心号”的实验室则始终处于繁忙的状态。


科学家们两班倒,每个班12小时。每1.5小时,就会有新的岩芯从海底被运送上来。每一个科学小组,都需要及时处理新的岩芯样本数据。

首席实验室助理丽萨将新的岩芯运至实验室


实验室广播里循环播放着瑞典DJ Avicii的《唤醒(Wake me up)》。首席实验室助理丽萨(Lisa Crowder)的笔记本电脑里储存了总计6705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流行乐、民谣、古典,可以持续播放19天不重复。


“决心号”有一条规则,永远不要重复播放同一首歌,”丽萨将二层甲板的实验室比做酒吧。


新的岩芯被送到实验室,丽萨负责将清水倒到三个岩芯封闭管中,让新采样上来的岩芯完全与空气隔离,“你看这个动作像不像调鸡尾酒。” 这个美国人从来不失幽默。


“当然,一切酒精饮料是被禁止携带上‘决心号’的。”

2、ρ=m/V


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这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知识。


获取岩心样本的密度,同样也是岩石物理组科学家黄恩清现在的工作之一。


只不过,要在漂浮的船上获取物体的质量,和陆地上完全不同。


“在陆地上,你只要站在秤上,就能知道你的体重了。但是船在海洋上它始终是晃的,再精密的电子天平也没法准确读取样品的确切质量。”

黄恩清正在从岩芯上取样


黄恩清从岩芯中取下一小块样品。两个月后,在下船之前,368航次的报告就将初具雏形,所以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必须在船上完成。

“所以,我们在船上利用两个电子天平,通过已知砝码的质量去比较测量样品的质量。”船随波而动,已知砝码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也随着相同的曲线移动,最终获得样品的质量。

最简单的物理测量,在海上变得特殊起来。

通过已知砝码与样品的质量曲线匹配去获得样品的质量


不仅仪器需要经受海浪的考验,一直紧盯显微镜的科学家们,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在经历磨砺。

每一个推测与印证,都必须准确可靠,都需要经得起每个组每一个科学家的推敲。

下钻55小时,跟换一次钻头,钻头目前距离洋底369.6米。

“科考是一场战役。”我的耳畔不时回响着这句话。

决心号航拍


南海的风吹过,今天的夕阳很美。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抒豪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