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视频 | 视频|【共话新时代】新征程究竟“新”在哪里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2017-12-18 12:04

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在阐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时,发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召。新征程究竟“新”在哪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唐亚林教授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读。



唐亚林认为,新征程不仅目标新,路径新,内涵新,连目标的界定时间也是全新的。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从本世纪中叶提前了15年,而本世纪中叶的任务变成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差,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底气。新中国成立后,最先提出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在很长时间里,“四个现代化”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刻思考,相继提出了“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等新思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继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后,十八大将第二个百年目标内涵予以丰富,从富强 民主 文明变成了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此次十九大,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提前到2035年,唐亚林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2035年,我们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朝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高度文明的状态发展。对于这一发展,我们满怀信心。



唐亚林举例说明,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到今年年底,GDP达到了80万亿人民币,折合12万亿美元左右,人均8500美元,这已经达到了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偏上的国家标准。而人均收入一旦超过12700美元,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经济增速在每年6.7%左右,而美国在2%左右,两者一相比较,不难看出在2030年左右,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唐亚林表示,这都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具说服力的衡量标准。



此外,新征程还有一点“新”,颇具深意,那就是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读十九大报告,“发展”出现了213次、居首位,“人民”出现了158次、排第三,不难发现,“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



实际上,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新征程,归根结底就是逐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根据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截止2016年底,我国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这意味着接下来每年要减少1千余万贫困人口,也就是每天有近3万人脱贫。唐亚林认为,任务虽然很重,但按照十八大以来打响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为此,各地已对脱贫工作下了死命令,放到了一个统一高度,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此外,结对帮困、对口支援、外部输血、内部造血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举措多管齐下,确保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第一个国际活动,就是岘港APEC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了我们的脱贫计划。这被外界认为是中国向世界分享独特的脱贫经验和脱贫做法。脱贫是人类最大的梦想,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也就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贺璟岚 实习编辑:蔡悦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