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视频 | 饮品店拿错饮料 顾客喝下“液态硅胶” 喜茶致歉

看现场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9-03 21:01

说到喜茶,相信奶茶爱好者们都很熟悉。曾经买一杯喜茶要排队数小时,如今品牌快速扩张,但相伴的是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近日,上海的陈女士却因为店员的一个失误,在未知的情况下,喝到了展示柜上的仿真样品。当天,陈女士便前往医院洗了胃。仿真样品里的液体究竟是什么?事发至今已过了多天,喜茶仍不能确切提供成分报告...


错拿饮料样品喝出厚重的油脂味!


8月29日16时11分,陈女士通过喜茶微信小程序下单了一瓶双炸杨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取茶地点为喜茶上海南翔印象城店(位于该商场一楼)。大约16时37分左右,陈女士到达该门店取茶。


由于陈女士在该商场6楼的电影院购买了16时45分的电影票,因此拿到饮料后,她就立即塞进随身的包包,匆忙上楼与朋友会合。


大约在17时左右,陈女士一边观影,一边打开在喜茶购买的双炸杨桃油柑。当她毫无防备用吸管喝了一口后,一股厚重的油脂感充满了整个口腔。


“因为也是第一次购买该产品,我以为它可能就是‘油油’的。”于是,陈女士又用吸管搅拌了一下,“结果还是一样无味的厚重油脂”。


借着影院微弱的灯光查看产品后,陈女士发现瓶身上竟然贴着“样品”字样,“我意识到,喜茶很有可能给了我一瓶放在展示柜上的样品(非食物)”。


陈女士立即回到喜茶,店员承认此为样品非食物。但在陈女士要求他们立刻提供该物品成分,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时,一名自称是值班经理的男店员表示暂时无法提供,并提出为了安全起见,陪她先去医院。


样品里究竟是何液体?喜茶员工多次改口...


在急诊部,陈女士先做了抽血检查。等待许久后,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应商发来的报告,样品的液体成分是“正己烷”。
由于“正己烷”具有毒性,急诊医生建议,出于安全起见最好洗胃。整个洗胃过程一共插管三次,洗胃结束后,陈女士全身发抖,并伴有胃部、喉咙的剧烈疼痛。在医生的要求下,需留院观察一晚。



当晚,喜茶员工又表示,他们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下来,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其他两种化合物,但无法提供书面材料。“我朋友坚持要拿到化学式成分交给医生协助判断毒性,最终他们才将两个化学式通过微信发给我朋友,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陈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里,记者看到,8月31日早上,自称是喜茶负责人的陈小姐在短信里告知陈女士,样品柚柑瓶的内容物质为“液态硅胶”,并表示“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8月31日晚,陈女士和朋友一起去了南翔派出所报案。“民警建议我可以去食品监督管理局鉴定该样品的成分。”陈女士说,当晚负责人陈小姐又与我进行了一些短信沟通,“但我感觉,她的言语间多有推辞,最后她提出可以赔偿我所有医药费外,还向公司申请了8000元补偿费。我暂时没有回复”。



“我已经保留了所有物证和一些视频和录音,也请了律师。”陈女士强调,她会对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负法律责任,“除了法律规定的医药费和误工费外,我不会额外要求喜茶支付其他费用,希望喜茶承认在此次事件中的失误和管理上的问题,并通过官方渠道向她公开道歉。”


昨天,陈女士联系记者表示,由于此前她拨打过12315热线,昨天收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来电。于是16时左右,陈女士来到食药监局进行调解,喜茶的员工也在现场。


“他们还是不愿提供我书面的检验报告,没有说原因。”在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之后找一家都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先对样品成分进行检验。陈女士也向喜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但首先肯定还是先要搞清楚瓶子里到底是什么。对于我的诉求,喜茶的人则表示要回去向公司请示”。




9月2日下午,在门店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喜茶方面与陈女士进行面对面沟通,再次对陈女士表达了歉意。同时,喜茶也表示愿意配合陈女士及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将陈列道具样品,送往陈女士和监管部门选定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时,喜茶愿意承担陈女士当前及以后的一切相关医疗费用,并且希望以最大诚意对陈女士进行补偿以表达歉意。


此外,为了杜绝类似意外再次发生,喜茶已在全国所有门店下架同款陈列道具,未来将会进一步严格对门店陈列道具的管理,加强门店操作执行。


(文字来源:新民周刊、中国网财经 实习编辑:刘圣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