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日:上海发布2017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7-10-17 12:49
今天是我国第四个“国家扶贫日”,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摆脱贫困 有你有我”为主题举办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发布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十大典型案例”,作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助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
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制定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今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近年来,上海深入学习2017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扶贫日”,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摆脱贫困 有你有我”为主题举办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发布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十大典型案例”,作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助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
近年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围绕精准扶贫要求,扎实推进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动员本市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支教、助医、慈善救助、社区治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公益扶贫,与对口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这些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广泛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助推脱贫攻坚人人皆可为。相信在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凝聚起更广泛的力量,形成更强劲的合力,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组团式”卫生援疆
助力南疆医学高地建设
长期以来,地处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薄弱,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2010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以来,以喀什二院为重点,建设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推进“三降一提高”公共卫生项目(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当地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帮助当地提升公共医疗卫生能力,改善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截至目前,上海累计投入近10亿元,派遣300多名半年期以上的医生到喀什地区和对口四县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通过“组团式”援建喀什二院,2010年至2014年的短短4年,帮助喀什二院成功升级成为三甲综合医院。
如今的喀什二院成立了南疆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了11个自治区重点专科,与2009年相比,医院门急诊量增长350%,手术量增长267%。以喀什二院为龙头的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带动辐射四县医疗机构,构建了“地-县-乡-村”分级服务体系。
2016年开展远程会诊491例、远程专题培训240次、远程继续教育培训4500学时,将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延伸到基层。2010年以来,上海还派出86名医务人员,到喀什四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三降一提高”公共卫生项目,累计惠及当地群众180余万人次。2016年,对口四县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8.6%、40.2%、14.5%。
上海卫生援疆的成果,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南疆农牧民群众。
“组团式”教育援藏
帮助日喀则学生实现新梦想
自1994年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以来,针对当地教育基础硬件设施差、教学水平弱的情况,上海始终重视发挥本市在教育方面的优势,把“教育支援”纳入了“四为”方针之中。
2016年6月起,上海市教委等部门,积极探索“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新模式,派出40名工作队员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副校长、管理干部及一线学科教师,全方位开展帮扶。他们借鉴上海教研模式,开展“规范化教科研体系建设”,从制度化和规范化入手,搭建了规范、高效的教研体系。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学科教学方法创新之间协同发展。引进上海市的“校本培训课程模式”等师训经验,构建“新任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梯队校本培养体系。开展了教师与当地教师结对工作,并在上海对口支援五县(江孜、拉孜、萨迦、定日、亚东)开展送教下乡。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立了实现沪、藏实时互联互通的远程教学平台,实现上海名师名课程资源共享。他们还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点,开展了音乐、读书等兴趣班,拓展素质教育。
组团式帮扶取得较好成效,2017年,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高考文理科上线率均达100%,重点本科率和普通本科率在西藏自治区名列第一;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逼近90分,市前三名全在该校,中考成绩在西藏自治区继续位列前茅;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第35名跨越式提升到第5名。
澜沧老达保村
拉祜音乐小镇的扶贫路
老达保村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深山中一个拉祜族聚居的村民小组,拉祜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的地方。
长期以来,该村基础设施滞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困难。经过上海云南扶贫协作的共同努力,分期改善了水、电、路、房条件,老达保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根据老达保全村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6人,村民大都能歌善舞,擅长吉他弹唱的独特优势,上海帮助当地规划了打造音乐小镇、依托拉祜特色文化增收的路径,有针对性地援建了拉祜文化活动广场、拉祜文化陈列展示馆。
2013年,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办、自创的演艺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200多位村民成了公司的演员,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大家平时务农,有任务就上台表演。该村演出团队中的优秀代表——李娜倮,2012年还被选为十八大代表,专门到北京讲述了老达保人通过拉祜原生态音乐实现快乐脱贫的动人故事。
快乐拉祜的表演不但让外来游客满意,其影响逐步扩大至全国。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拉祜原生态歌舞先后多次来沪演出,实现了让市民分享民族特色文化盛宴和拉祜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目标。公司营业以来,演出140场,演出收入近130万元,群众分红60万元,带动周边其他行业收入近90万元。今年以来,老达保已被列为普洱市“哈列贾乡村音乐小镇”的核心区,发展前景更加美好广阔。
“踢”出一个未来
果洛少年逐梦绿茵场
上海对口支援的青海省果洛藏区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藏族青少年天性喜爱运动,艰苦的条件、缺氧的环境没有影响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和热爱。
2014年,援青干部帮助组建了当地第一支足球队——阿尼玛卿足球联队,开启了孩子们的足球梦。2015年,上海申鑫足球俱乐部、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和上海舜特体育带去了足球运动服、专业的足球训练器材和设备。高原的孩子,体能充沛,思想品质坚韧,训练刻苦不服输。
2015年底,这支全部由藏族孩子组成的特别球队被邀请到上海、广州和梅州开展足球交流活动,他们对足球的纯粹热爱,他们的吃苦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引起了社会、媒体广泛的关注。
2016年,上海申鑫、广州富力等球队向果洛的少年发出要约,邀请加入职业足球队的训练,班玛成利小朋友还以“未来之星精英队”成员身份赴西班牙参加了精英训练营集训。
2017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各界捐资捐物共计约300余万元,支持当地建造了足球场。申鑫俱乐部还再次邀请他们到上海专门举办了足球夏令营。与此同时,一部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的同名电影正在拍摄,预计明年可以上映。足球带给高原的孩子们无穷的欢乐,更是通过足球打开了原本封闭的世界,点燃了他们的梦想,点亮了他们的未来……
“绣”出好日子
公益支持让屏边苗族妇女得益
屏边县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云南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刺绣既是当地苗族妇女的特长,也是屏边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长期以来,苗绣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产业发展水平低,刺绣技艺传承也面临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上海援滇干部牵线搭桥,上海市徐汇区慈善基金会决定想方设法给予扶持,由爱心人士徐显德成立的慈华专项基金出资95万元,用于妇女发展循环基金和苗族刺绣传承发展。
通过帮扶,屏边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品厂、青锋民族服饰加工厂、蒙办叉楼斗秋民族刺绣厂等5个企业已经创建为屏边巾帼示范基地,每个小微企业获得3万元补助,基金会还给予6户贫困妇女扶持发展种养殖、苗族服装加工、手工业等项目,带动妇女就业人数达100余人。
支持成立屏边苗族自治县多彩蒙苗族刺绣协会,采用“公司+协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展人才培训,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各种展销会及比赛。通过举办培训、参加比赛、参加展会以及与公司企业合作等形式,不断拓宽刺绣产品的外销途径,确保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销售。屏边苗族刺绣产品已多次亮相南博会、文博会,不仅在县里家喻户晓,在云南省、红河州及其他省市都打开了知名度。
公益扶持不但让苗绣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也有力带动了苗族女同胞就业增收。
“互联网+”
教育帮扶开启新模式
教育帮扶是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较为有效并且常见的一种手段。除了派出优秀教师赴对口地区支教,近年来上海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帮扶新模式,让对口地区基层学校的孩子不出学校,就能和上海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与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的一年级新生通过“纳米盒”奇妙地相遇了。这是源于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万州区沙河小学、上海小学、燕山学校以及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共建的沪万“1+3+1”教育联合项目。
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盒”是一款平板电脑和手机应用的APP,专注于学生课内辅导与成长教育。
目前,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为重庆万州、上海黄浦两地的4所小学各建设了1个网络教学示范班,包括无偿捐赠280套平板电脑和2280份“纳米盒”教学软件,两地的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纳米盒直播平台共同开展网络直播教学。
进馨公司与贵州省遵义市“1+3+1”教育联合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计划年内向习水、道真、务川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基层学校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捐赠2330份软件和330套平板电脑,依托上海对口区学校资源,建成12个“纳米盒”网络教学示范班。
关爱香格里拉困难
先心病儿童特别行动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区,所辖三县市全部是深度贫困县,是沪滇扶贫协作的重点地区。由于气候海拔、生活习惯等因素,当地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
2016年,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在迪庆开展志愿公益活动时得知有些家庭因为为孩子治病而致贫或返贫,当即决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选派专业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当地儿童开展先心病先期筛查和治疗,通过帮助孩子拔病根,实现帮助其家庭拔穷根的目标。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牵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志愿服务医疗队,在沪迪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协调下,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全面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共计两批次筛查了香格里拉市的幼儿园、小学生7409人,其中筛查出需要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人,需要随访的轻微患儿97人。
目前,已累计手术和即将手术的达50多人,100多名学生得到资助,其中建档立卡户占50%左右。
可持续茶产业
助推遵义精准扶贫
贵州省遵义市是产茶大市,2016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突破了200万亩。但是,长期以来,遵义茶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不高。近年来,联合利华上海总部积极响应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在遵义实施可持续茶园产业扶贫项目,探索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致力于实现“五个一”目标:即认证一批茶园;培训一批骨干;开发一批新品;延伸一条产业链;惠及一批贫困户。
开展“国际雨林联盟”认证,2017年完成5000亩茶园的认证,计划到2020年完成茶园认证10万亩,帮助5万茶农提升茶叶品质;组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导小组,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当地企业提供全面的加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培训;携手供应商到遵义设立茶和健康草本精深加工基地,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2020年实现产值过亿。
联合利华力争通过可持续茶园产业扶贫项目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一批供应商和其他品牌生产商,帮助遵义茶畅通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实现茶农稳定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助推遵义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文山州“行走的渴望”
肢残人员假肢安装维护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集多民族、边境地区、贫困地区一体的区域,也是本市对口地区之一。根据文山州需求,结合一批特殊肢残人员实际,两地政府共同推动实施“行走的渴望”云南省文山州特殊伤残人员假肢安装和维护项目,同时积极呼吁社会力量伸出援手。
得知项目情况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主动请缨,参与出资。政府、社会发挥合力,采取市援滇资金出一点、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分会出一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出一点的办法,共同委托专业机构——上海市假肢厂有限公司为文山州这批特殊肢残人员安装和更新假肢。
截至目前,本市政府社会各界已出资逾1300多万元,为文山州这批特殊肢残人员安装1900多条假肢,使这部分特困群体的心灵得到抚慰,帮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重新过上了有自信、有尊严的生活,也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
“遵菜入沪”
精准扶贫有新路
贵州省遵义的好山好水孕育了绿色有机的黔北特色蔬菜,十分受上海消费者的欢迎。与此同时,“遵菜入沪”面临着物流成本过高、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商务委积极协调本市批发市场、零售终端,采取“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正在探索一条“遵菜入沪”的新路。
遵义市道真、务川等贫困县组织来沪销售蔬菜的收购、包装和运输,并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姓名及蔬菜的各类信息;本市食行生鲜、家乐宝、强丰、康品汇等零售终端开展订单认购,确保贫困户和合作社多得利;上海蔬菜集团(西郊国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给予“三免一快”的优惠政策,免除进场交易卡申办费、市场进场交易费和市场交易场地费,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进场交易。
本市帮扶企业对基地或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进行认真核对,确保信息精准到人,并为贫困人口开设专门账户。自今年9月份启动“遵菜入沪”以来,来自道真、务川共4批近70吨蔬菜已通过零售终端销售,可为当地8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实习编辑:楚华)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