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视频 | 推动高质量发展①:陆家嘴为何能源源不断"吸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英 徐晓

2019-04-21 09:06

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大任务”加上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殷殷期盼,被上海干部群众牢记心中、担在肩头、落到实处。


在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朝着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奋勇前行。与之相呼应,近半年来,小陆家嘴、张江科学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这些正经历或见证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正成为申城最具发展活力、最令世界瞩目的四大新地标。



开放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助力,也是上海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推力。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短短一年来,美国摩根大通、英国韦莱、法国安盛、德国安联等国际巨头,纷至沓来。今年,全国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首批外资控股券商都将陆续开业。继前三批31个项目之后,上海正在准备第四批金融开放项目。


421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浦东陆家嘴区域的三幢摩天大楼,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这里是无数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的第一站。大家都说,这里的每一栋摩天大楼,都是一条站立的金融街。以浦东陆家嘴为窗口,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度和速度也在不断刷新。

这几天,陆家嘴未来资产大厦的27楼,一片忙碌。一个月后,全国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 工银安盛资管 就将在这里正式开门迎客。目前,筹备组已经正式入驻,并接受了银保监会的开业现场验收。


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马健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资管公司正式开业后,将分三步走,初步服务各类机构起步,未来有望面向个人投资者。“第一步我们是受托管理我们保险公司自己的资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具备各种其它投资能力,经过监管部门批复以后,我们将开展受理同业的相关业务;第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自己可以发一些产品,投资于某一些专项。”

去年5月2日,工银安盛资管拿到了银保监会的批文,成为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作为母公司工银安盛人寿的全资子公司,它同样有着法国基因,来自法国的安盛集团是一大股东。和母公司一样,工银安盛资管的注册地同样选择了上海,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人民币。


“我们感到上海的整个投资环境和服务环境是越来越好。”马健表示,从整个上海的金融体系来看,非常齐全,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更容易找到发展的外部力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我们这家公司在这样一个时候孕育而生,我们也想为金融中心建设做出努力。”

和工银安盛同样选择的,还有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国际知名券商。

去年,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递交申请、也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外资控股券商。在野村位于淮海西路的上海代表处,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各项筹备工作,包括材料递交、IT系统开发、办公选址等等,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预计年内就能营业。



野村证券执行副社长饭山俊康说,新公司注册在上海是“水到渠成”,这座城市始终在拥抱创新的最前沿,亲身感受到中国扩大开放的不断加速,希望踏着国内开放的节奏,一步步拓展业务范围。



饭山俊康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现在已经获得的牌照是四张,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及证券交易资产管理。我们希望从财富管理业务慢慢发展到机构业务,包括为高净值客户企业进行IPO 等融资活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到一家全牌照的证券公司。”

短短一年来,上海深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先后推荐上报了三批31个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落地。比如,全国首家获批扩大经营范围的英国韦莱保险,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安联(中国)保险集团,美国摩根大通持股51%的摩根大通证券等等……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告诉记者:“去年,上海发布了对外开放100条,其中32条是金融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97% 。”


郑杨表示,进入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牌子硬、经验丰富,合规管理也比较好。“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到上海来,对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来说存在一个鲶鱼效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促进,有利于激活我们的金融市场,另外对我们的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是有利的。同时,也促进我们的规则及时修改,跟国际上的规则结合起来。”

承前启后,开放的脚步并未停止。今年,上海将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推荐第四批10个项目,涉及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对没有批下来的项目,我们还要跟踪推进,希望早日落地。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筹备第四批对外开放项目,力度更大一点,在外资规模、股东类型、经营年限、持股比例等方面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等。”郑杨表示。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张名片。全市1600多家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成,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国内一半左右。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 徐晓  编辑:马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