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出炉 超九成居民愿意垃圾分类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玫

2019-10-16 11:25

2019年度《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今天新鲜出炉,此调查由上海交大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担纲,每两年开展一轮调查,今年是第四轮调查并发布报告。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居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而已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三个月的上海对垃圾分类效果满意度则明显更高,达到83%以上。



科学建立分析框架综合测量35个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经过多年深入探究,调查报告的调研维度不断细化完善,调研城市数量不断增多。2019年6月至7月,中心以“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与行为指数”为测评框架,框架由“环境整体质量感知”“政府环保绩效评价”“民众环保意识测量”和“垃圾分类状况测评”等四个维度组成,每一维度都包括了多项评估指标。调研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系统(CATI),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3508位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和电话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民众对环境整体质量的感知、对政府环保绩效的评价、对政府环保治理的信心以及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态度。


调研城市名录


1、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2、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福州

广州

贵阳

哈尔滨

海口

杭州

合肥

呼和浩特

济南

昆明

兰州

南昌

南京

南宁

宁波

青岛

沈阳

深圳

石家庄

太原

武汉

乌鲁木齐

西宁

西安

厦门

银川

郑州


食品安全认可度有待提高 民众愈发关注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报告显示,在饮用水与食品安全方面,认为这两者“比较安全”(6分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75.3%和69.7%。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17年的73.5%和68.5%相比有所提升,也高于以往任何一期调查的水平;从横向比较来看,饮用水的整体安全度一直明显高于食品安全程度,这也表明食品安全将继续成为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次调查中认为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造成明显影响的受访者的占比为33.2%,显著低于2017年的51.4%,但仍有45.8%的民众认为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少量伤害。由此看来,当下我国主要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政府环境治理绩效显著提升 九成受访者对政府环保工作充满信心


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心调查了民众对环保信息公开度和政府治污表现的评价,以及民众对于各级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信心程度。在环保信息公开方面,认为政府“公开”或“较为公开”的受访者占比从2017年的57.1%提升到了70%;在环保治理绩效方面,持正面评价(6分及以上)的受访者比重也从70.3%提升到了77.3%;这两个比重相较于前两轮都有明显提高。在民众对于各级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信心方面,数据显示,对中央政府的环保工作持信任态度的调查对象占比从2017年的71.7%上升到90.7%;而对地方政府持信任预期的受访者占比也从66.7%上升到81.3%。尽管民众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差序信任依然存在,但提升幅度同样明显。不难看出,近年来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民众的充分认可。


民众环保自觉程度不断增强 八成受访者愿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环境问题有一定关注,并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与现阶段民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的大趋势基本吻合。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表达了要为环保做出贡献的意愿。其中,73.2%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捐款,82.7%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做义工,与往期相比略有上升。此外,80.8%的受访者支持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68.2%的受访者支持汽车限号出行政策,与往期调查基本持平。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在国内各主要城市的逐渐落地,垃圾分类也成为当前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次调查专门围绕民众的垃圾分类意愿和对所在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进行了调查。94.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进行垃圾分类,但相比之下,当前垃圾分类的政策效果与民众预期仍有一定的差距,约半数(51.6%)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还可以”,而39.1%的受访者则认为现阶段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很不理想”。




报告建议: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问题治理 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实践


公众不仅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对象,也是今后环境问题治理的参与主体。环境问题治理逐渐步入深水区,政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随之增加,愈来愈多的环境问题治理需要公众参与,但公众的环保意愿和行为倾向尚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下一阶段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将是:如何在保持公众环保热情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公众有序参与环境问题的治理,并将民众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