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视频 | 多地又现本土病例 严防疫情复燃还要注意什么?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11-10 00:00

上海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11月9日傍晚6点多,上海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了1例本地确诊病例。



目前,已排查到的2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接受集中隔离,并完成首次核酸采样,最新消息显示结果均为阴性。此外,已排查到密接的密接181人,除正在闭环转运中的75人外,其中106人也已接受集中隔离。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该病例从事的工作与确诊前的行动轨迹,与进博会没有关联。目前,进博会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并要求继续聚焦“人、物、馆”三个重点,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6个关键环节。


上海病例是偶发病例 “监测哨”起了巨大作用


根据发布会的通报,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来看,上海此次新增的确诊病例属于一例偶发病例。


何为偶发病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姜庆五解释,偶发相对于“流行”而言,说明尚不构成趋势,同时发生的病例数很少,流行的因素不强,只是一些偶然因素促使个别病例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11月9日上海通报的这个病例正是病人首次就诊时就立刻被筛查诊断出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疫情防控的六个环节当中 “监测哨”是兜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姜庆五也认为,这病例在医院的发热门诊被识别出来,说明上海的防控体系是健全的,积极的,运行也是可靠的。不过,对于目前的状况,在意识上仍然需要警钟长鸣,不能放松警惕,从疾控部门、医院到每个个人,仍然要坚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天津通报2例本土病例 均与冷冻货物相关


除了上海的偶发病例,这两天,天津也发现了2例本土病例——1例新冠肺炎确诊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均与冷冻货物有关。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11月8日全天,天津新增本土病例1例。该病例是一家冷冻食品公司的装卸工人。目前,经排查,天津发现有共同暴露史的在津人员11人、密切接触者8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此外,11月9日,天津通报,当地又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曾到8日确诊病例所工作的冷库拉货,9日上午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院。


自2020年11月9日24时起,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新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区风险等级不变。


新冠病毒冻不死 对外包装消毒就够了吗?


此次涉及的德国猪肘、印度带鱼等冷冻货物虽未流入天津市场,但已流向山东德州、山西太原、河北保定三地。三地均在相关批次货物的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不过目前,所有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值得注意的是,从天津流向山东德州的涉疫进口冻猪肉,来自德国不莱梅,病毒从10月19日入境到被检出,存活近20天。


姜庆五指出,新冠病毒存活20天并不算多,它在冰冻情况下能活得更久,因为它根本是冻不死的。


那么,通过对外包装消毒是否可以做到将病毒完全杀灭呢?


姜庆五认为,对食品消毒,在技术上本身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受到病毒污染的食品不能光靠消毒来保平安,要尽量做到源头上保安全。首先就不应该从疫区采购食品,第二就是针对参与食品保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这在过去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还要从操作程序上、防护器材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第三,进口食品应该做好开箱安全检测,只有检测安全,才能继续下一步工作。


梳理近期的疫情,北京、大连、青岛、德州、太原、保定等多地都发现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冷冻食品”已经成为新冠疫情中绕不开的关键词,


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对运输工具和产品内外包装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在口岸环节,海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新冠病毒检测工作,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规定作退运或销毁处理。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相关资料和记录至少留存2年。入库储存前,相关经营单位应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如未消毒,要全面消毒。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黄艳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