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共享单车有了“上海规范” 分享经济或将迎来政策“破冰”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李瑶 孙悦 舒克诣煊 方菲菲

2017-03-14 00:26

诸大建:分享经济的共管,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变革和挑战


今天,共享单车有了“上海规范”,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上海质监局组织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共享单车主要产地自行车行业协会共同完成了《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实行车辆3年强制报废、以及24小时维修制度。标准还明确,共享单车必须具备卫星定位和互联网运行功能,旨在从硬件上解决乱停放问题。并且,标准还对车辆的安全与维护,以及人们关心的押金问题,也都做出具体要求。这套团体标准对共享单车从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


表面上,这个关于共享单车的标准是搭上了“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快车,比一般的行业标准的“生产周期”较短些,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一直跟踪研究分享经济,在他看来,这个行业标准诞生在上海并不意外,2016年4月,摩拜单车从上海起步,星火燎原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投放量超过45万辆、注册用户达450万户、30家单车企业同场竞技的规模,已然全球第一大共享单车城市。上海的主管部门以及高层领导一直关注分享经济实践的动向,也在总结、收集各地经验,希望能够磨砺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所所长 诸大建


共享单车有了“上海规范”恰逢全国“两会”。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骑着共享单车报到参会被媒体镜头捕捉,成为绿色出行的美丽风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享受分享经济带来各种红利的同时,如何治理与“分享”有关的乱象,加强监管也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代表委员骑行共享单车赴会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向看看新闻knews表示,2016年分享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00%,达到了3.54万亿,各路资本都觉得分享经济是个大蛋糕,大家削尖了头都要进来分一杯羹。越是市场规模壮大时,越是需要法律上的指引、政策上的指引,包括公民教育的指引,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规范”的出现,正当其时。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朱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分享经济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加的“引导”两字。引导什么?怎么引导?


对此,诸大建分析说,过去的监管思路主要强调市场准入,牌照管理,分享经济时代中新业态的崛起,必将颠覆传统的管理模式,照拿照搬旧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只会走向死胡同。因此政府在出台引导政策之前,必须厘清其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责任分别是什么,把重点放在三位一体的治理中。以前自行车的所有权和拥有权都指向同一个人,管理相对简单,然而进入分享经济时代后,自行车的拥有权是企业,使用权却是消费者。面对消费者“乱停放”行为,以前城管一扣了之,消费者无所谓,但是企业却叫苦不迭,治标不治本。目前,上海各区都在探索既有利于共享单车规范发展,又符合城市管理要求的操作办法。在一些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重灾区”,交警、城管和街道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取得了初步成效,有的通过政企合作,购买服务,引导用户规范停车等等,都不失为有益的探索。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则认为,今天我们的城市管理已转变为治理,意味着多方协同。共享单车面临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没有地方停车,政府府应该在城市空间的资源配置上,应对这种新的需求。当然对于这个业态的主体责任者而言,共享单车平台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与政府合作,共管共治才能实现多方共赢,也就是总理说的“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规划院院长 张国华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会之前,国家发改委就《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计划在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创新治理等10大方面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降低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风险。对此,专家解读为,这意味着在国家层面,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分享经济的发展,将迈上法制化轨道。


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辑:方哲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