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 河蟹养殖进入“品质时代”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2023-11-15 11:14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品蟹时。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这是菜市场挑选大闸蟹的标准,而当这一只只河蟹放诸一年一度的国家级“选美”舞台上,与来自全国各地120家单位的2800余只“兄弟姐妹”台竞技的时候,选拔标准可不止“以貌取蟹”这么简单了。



2023年11月14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七届蟹文化节暨2023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正式开赛。经过激烈追逐,今年“蟹王”重642克,由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选送;“蟹后”重521克,由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送,重量较上届均有突破。



除了众所瞩目的“蟹王”、“蟹后”,蟹文化节、河蟹大赛的举办,也一路见证全国河蟹产业从起步、快速发展进入到稳定发展时期,从经历的天然放养、人工强化养殖、生态养殖进入到绿色养殖阶段。


自上世纪60年代长江口天然蟹苗被养殖利用以来,我国河蟹产业当前,全国成蟹养殖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养殖产值约700亿元,已从以前的高密度、大养蟹阶段进入低密度、养大蟹阶段,从以前的追求产量时代进入追求品质时期,从数量扩张型转入质量提升型。自2014年以来,全国河蟹产量虽已基本稳定,但养成规格却不断攀升,大规格蟹的门槛已从当时的雌蟹3两和公蟹4两,提升至当前的雌蟹4两和公蟹5两。随着规模的提升,品质也不断增强,全国河蟹产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质量时代”。



而被称为“中华绒螯蟹故乡”的上海,也为全国河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本世纪以来,上海河蟹产业坚持种源和成蟹双轮发展,成效明显。特别是2010年上海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上海河蟹产业迎来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形成崇明、松江、宝山和浦东四足鼎立,青浦和金山为尾翼的“四足鼎立、两翼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了“良种牵引、良法支撑”的产业发展路径,树立了“品质为先、效益为要”的产业发展特征。上海本地大闸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已进入全国前列。



良种、良法的高效配合,加上气候条件整体较好,使得上海今年河蟹的产量、规格和品质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这也意味着,上海消费者今年也有口福啦,甚至可以在餐桌上以“腰斩价” 品尝到养殖历史上最好的大闸蟹,是难得的品蟹“幸福时刻”。当前,全国大闸蟹已集中上市,量足质优价格低廉,正是品蟹好季节,广大食客可速速行动,大快朵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