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视频 | 汶川记忆·两岸真情③ ——地震带来哪些启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李泓宽

2018-05-13 02:58

近年来,两岸在提升地震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合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展开调查研究;2014年,海协会、海基会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两岸携手,才能更有力量应对灾害。


今年2月初,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导致四幢楼房倒塌,17人罹难,295人受伤。地震发生当晚,台湾东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彦带着研究团队,就冲到现场,实地观测地震的影响力。


“在180公里的花东纵谷里面,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设置的174个密集观测网,我相信所得到的的资料对于未来花东纵谷的研究,一定会得到非常好的结果,对于地下的孕震带的构造和了解,一定会解析地更仔细,而且对于地震活动的了解,一定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张文彦说。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也让人们再次关注地震的前兆研究。实际上,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仍在摸索地震前兆的发生规律。作为地震高发地带,张文彦认为,花莲地区是观测地震前兆的最佳位置之一。


地震前兆观测园区


“我们所有的手段,包括电离层的,包括地震活动度的,或者是GPS的,或者井下应变的,或者是地下水体的,或者是化学的,甚至我们还加入的γ辐射,热红外遥感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在地震活跃度最频繁的地方,这些各种不一样的观测手段,能够在这里受到印证,或者是知道哪一个手段在这个地方,其实是可以被作为地震前兆的,哪一个是不行的”,张文彦介绍。


尽管对于地震前兆的研究突破还有待时日,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则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并将可能在今后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所谓的地震预警系统,也就是说当地震发生之后,对于能够很快地知道后面会产生破坏的S波跟表面波要来临之前,所产生的预警的信号,这些预警的讯号,甚至可以发展这些减灾的自动控制系统,它可能可以让大楼的电梯停在最近的楼层就让门打开,或者是对大楼维生管线的控制,能够起一定的遮蔽的作用,像可以把电切断,或者是煤气切断,这些都可以减低一定的灾害”,张文彦说。


而在日常防灾运用当中,地震多发的台湾地区也建立起了一套全面的地震速报系统,除了群发的手机讯息全覆盖外,主要电视频道也被要求在地震第一时间,全屏幕插播地震速报警示。


地震速报警示


创办于1998年的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是台湾地区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防灾教育基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很多当地学校、企业日常的课外教学基地。


在地震防灾教育展区,模拟地震来临时天崩地裂的情境,让民众深切感受到地震来临时巨大的破坏力。


“往往你没有一个实际的实景的动作的话,光是从学术上面,或者理论上面教导我们的民众,可能效果有限。如果透过实际的地震(模拟)的功能,让它产生的震动,如果是在建筑物的状况,它会产生什么问题,可能会天崩地裂,或者是土壤液化,还有里面地震产生的火灾等等这类的部分,所以说我们在地震体验区,我们强调的,就是民众要把握下面几个原则‘开、关、躲、逃’”,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馆长庄启忠介绍。


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


目前,在台北市的每一个区,都设立了防灾公园,作为灾害来临时,民众紧急避难的场所。


“所谓的防灾公园,包括它的水源,它的发电这些部分,这些都要用譬如说用太阳能电池,或者用各种备用电源,来做紧急的备源的状况,有什么功能呢,让防灾公园本身的机能能发挥出来”,庄启忠说。


地震教育和防灾的预防性准备,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拯救生命,防止灾害扩大。同样,对地震成因和防灾救灾的研究和组织工作,两岸的有关部门和专家,都在为之努力,并且也展开了交流与合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包括张文彦在内,曾有多个台湾科研团队前往四川灾区,与大陆的学者专家们,共同探讨汶川地震的成因和影响。


“对于汶川地震这项主题,由两岸各自出相等的基金,来做汶川地震的调查与研究,当时台湾也组织了一些科研团队,其中有包括地震地质的,有包括构造地质的,有包括这些地质活动,也包括活动断层调查的,也包括深部钻探的,跟大陆其实在这方面有非常非常多的交流”,张文彦说。


在张文彦看来,面对自然灾害,两岸需要继续携手,开展更多科学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把灾难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其实对台湾海峡的科研调查并不多,透过两岸联合扎测的研究来讲,特别是台湾的学者跟福建地震局一些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以后,其实对于这些活动断层的构造,其实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对台湾海峡里面的地底下的构造,甚至孕震带构造,甚至大陆对于它福建沿海里面,面临到滨海断裂带里面的活动断层的特性,都能有进一步了解,这些对未来的相关的建设跟规划,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取得一个很宝贵的资讯”,张文彦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李泓宽 编辑:安乐 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