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临港2.0”的长三角畅想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2022-08-12 18:08
今年是上海的临港新片区成立3周年。从2019年8月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今年8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相关领导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概括为“1+3+3+3+3”。第一个“3”,指的是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上也提到,“正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2.0版”。虽说现在该方案还没有落地,但已经开始让人遐想未来临港的发展潜力和势能,上海临港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迭代和升级,未来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2.0”的临港有何不同?
8月12日,临港新片区三周年首场重大活动——“激荡新片区,成就新梦想”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24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额超180亿元,涵盖前沿产业、商业文旅、基础教育等领域,这批前沿产业和城市功能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新能量、增添新动能。
上海社科院区县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勋认为,“2.0”的临港面临的国际经济的竞争的格局将会更复杂和激烈。作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面临的改革和开放的任务也会更重。因此,“2.0”的临港自贸区,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开放力度应该会更大,实体产业发展的能级应该要更高。
首先,从金融产业来看,它会进一步明确扩大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具体内容,会将先试先行具体的构想,进一步项目化推进。其次,从贸易拓展来看,临港首先要成为浦东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的核心支撑力量,支持企业地区贸易总部升级,打造辐射亚太、全球的区域分拨中心,来持续深化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的深层次的创新。同时,通过提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功能区的能级,包括浦东机场南部等重点区域的开发,会进一步提升贸易的能级。
从实体产业来看,从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围绕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前沿产业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新片区的优势的产业,解决了一部分“卡脖子”的技术,也填补了一些空白。未来,这里还会持续加强前沿科技和关键核心新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在全球能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临港2.0”与长三角休戚相关
陈建勋认为,自临港自贸区设立以后,无论是在实体产业的带动,还是贸易的推动,包括金融的服务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来说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涉及到的国内直接和间接的供应商超过了180多家,其中长三角的供应商就达到了56%。
具体来看,江苏有将近50家左右、浙江有30多家、安徽有7家、上海本地有17家。在特斯拉的带动下,“临港新片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已经构建起了涵盖像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新材料、精密加工等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生态”。
另外,从推进贸易平台的建设来看,通过推进和长三角地区贸易平台的“共建与互通”,带动了长三角口岸的互联互通。未来,甚至可以依托新片区来打造统一的长三角经贸服务中心。从金融服务来看,随着临港新片区成为长三角地区统筹发展离岸和在岸业务的重要节点地区。低成本的跨境资金可以不断地汇聚到长三角的各类的优质企业,对长三角各地的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效果。
在陈建勋看来,未来的临港新城要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节点的滨海城市。首先,要建构新的物理空间。现在的16号线已经开始改变,“有了大站车,使得大家能够迅速抵达工作岗位”。未来,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它的经济地理空间上还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物理空间,依托临港自贸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数据空间的数字产业,会得以快速发展,能催生出一大批新的产业。第三个空间叫社会空间,由于新的物理空间、数据空间,使得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会发生变化,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的空间,“未来的临港将是一个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