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视频 | 一根毫毛化身千万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帼霞

2018-01-25 20:27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中科院神经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克隆出世界上首批克隆猴。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



育婴箱里的这两只食蟹猴,就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大的叫中中,不到两个月;小的叫华华,比中中小十天。现在健康状况都很好。

    


那它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呢?科学家介绍,他们从将猕猴的体细胞中提取细胞核,注射到去过核的卵母细胞中,通过表观调控因子将其激活并重新编程,最后通过母猴载体发育怀孕,克隆猴就出生了。




这种克隆方法跟当年多莉羊的克隆如出一辙,多莉羊就是取了羊的乳腺细胞的核克隆出来的。


克隆猴对人类有什么用?


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有了大批量的克隆猴,就能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该成果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为什么说克隆猴,在伦理上是有益的呢?


现在国际上的药物公司每年都要用几万只猴来做药物检测,但是由于这些猴遗传背景不同,因而当一种药物不起效果,检测方就很难判断是药物本身没用,还是因为猴子的基因背景不同导致的无效,如此一来就会使用大批的猴子做实验。



但克隆猴因为基因背景都相同,因而只要少量的猴,就能判断疾病是否是由某一个基因的突变造成的,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猴子的使用量。并且针对这个特定的基因靶点,做药物治疗。


克隆猴的实现,是否意味着克隆人也离我们不远了呢?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说,克隆后的成功意味着,现在灵长类障碍瓶颈已经打破了,所以从原理上来说,克隆人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们做这个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克隆人,而是要克隆跟人很相近的灵长类做研究,来帮助人类的健康。科学家团队从来没有想要克隆人,社会伦理也不允许这件事发生。


为什么说这个成果意义重大?



除了疾病研究,该成果脑科学的研究也很重要,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 在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高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帼霞 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