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十六幅壁画如何从唐朝走到了今天?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峥

2016-06-27 19:17

壁画修复中心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位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北角。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刚参加工作,外单位来人让她带路去壁画修复中心,她在历史博物馆转了几圈,楞是没找到。


“这也是符合我们部门的特点,安静才能专注,耐得住寂寞,这是从事壁画修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谈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副主任杨文宗笑着说。


壁画修复中心


杨文宗长期在壁画修复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经过他的手修复的壁画就有上百幅。他告诉记者,修复壁画的工作有时候就像是长跑,修复好一幅壁画,其实就是靠时间累积出来的。


“这次展出的章怀太子墓的《侍女和侏儒》壁画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发现了。同样在章怀墓葬里的其它壁画,我们早已经修复完毕,现在在壁画馆里单独存放,单单就是这幅壁画落了单,就是因为,这幅壁画是个双层壁画。”  


【视频】章怀太子墓壁画


杨文宗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章怀太子墓在发掘过程中,当时的文保人员就发现这幅《侍女和侏儒》与别的壁画不一样,背后还印有图案。由于当时保护技术落后,文保人员知识水平有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为了慎重起见,就对这幅壁画进行简单的写作说明后采取“夹板保护”,封存入库。


“对不确定的,没有把握的,宁可不动,先保护,随后再说。这是我们保护壁画的最基础方法。毕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


“大概是在2013年吧,我们在修复壁画的时候,无意在文保房发现了这一幅。一翻记录,1972年,在当年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出土壁画的图集上曾提到,这是个双面壁画,可能是觉得保护技术还不完备,就先保护封存了。” 杨文宗说,他更愿意称双面壁画为镜像画。因为是二次安葬章怀太子时,不是把墓室壁画铲掉,而是在第一次的壁画上,重新抹一层白灰。前一次的画无意中印在后一次的底部了产生的,就像咱们照镜子一样。 “我们终于理解为什么当初没有处理了,因为保护难度太大,关键是这个画的底帐层非常非常的薄。”


章怀太子墓正面


一般说来,唐墓壁画一般的结构分为支撑体,草泥层,白灰尘,颜料层。草泥层和白灰层,构成了地仗层,由于这幅画结构特殊,第二次作画的画师是在第一次画的基础上抹了一层白灰作画,所以,没有坚实的基础,缺少关键的地仗层。


“修复的前提是要做支撑体,石灰层非常非常的薄,大概三到四毫米,像鸡蛋壳那么薄。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中特别特别的小心。因为之前也没有这种双面唐墓壁画的情况可以借鉴,所以我们的修复还是属于探索型摸索阶段。”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主任文军说。


当时为了保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有的人提出来用两块亚克力透明板,把壁画夹在里面,但是由于亚克力透明板自重很大,有可能对壁画造成挤压伤害。还有的同志想,斜着一个角度,画的底下放一个放大镜,游客如果要观赏,可以弯下腰从下面看。但都被一一否决,到最后,他们都想到了放弃。


章怀太子墓背面


“展示难点也就是保护难点,我们最后想到的办法就是借助全息扫描仪,按照壁画的人物轮廓给她量身定做一个套子装进去固定住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横竖正反的给壁画进行修复,避免来回翻折。”杨文宗说。


研究表明,馆藏壁画出现的病害更多的来自于壁画揭取后的背部可移动支撑体的变形,这种病害,通常会造成壁画的开裂和酥解,用什么做支撑体,是壁画保护首先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次的十六幅壁画,我们把航空材料,运用到上面了。比如用一种叫蜂窝铝板的材料,这个和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的好处就是不容易变形平整度好,他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利用生物六边形的支撑效果,更好的,轻便,美观,不易变形,这个最大的特点。” 杨文宗说,科技技术运用在文物保护上十分给力。支撑体解决了,文物还会存在着一些生物上的病灶,尤其是新入藏的壁画,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着的“疾病”。


高士图


“我们去年进入韩休墓的时候就发现,墓室除了被盗掘,甬道里整个被水淹过,积累了很厚的淤泥,壁画已经损坏了,幸好墓室里还没有遭水侵袭。” 回忆起进入韩休墓进行抢救性保护,杨文宗至今说很可惜。


高士图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墓室里环境变换,会对壁画造成很大影响。揭取回来的壁画,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检查。


“我们常常说自己端着文物的碗,干着医生的活,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我们面对的是壁画,实际上检查的步骤,用的处理的方式,用的手段和医生非常的相似,我们是文物医生。”杨文宗介绍说,和医生检查步骤一样,文物的前期诊断也要经过观察,初步判断,分析也要用到x光机,超声波探测。看看壁画内部有没有空鼓,扫描电镜,高光谱,精确的识别壁画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分布情况怎样。为后期的修复上色提供依据。


 “韩休墓我们抢救性的保护,回来以后,经过检查发现,由于墓室环境潮湿,壁画的存在着空鼓,酥碱,脱落,颜料层起翘的现象,另外,在X光下发现,还有霉菌污染,所以首先要对画面整体进行加固,除菌”。


【视频】武惠妃墓壁画

 

武惠妃


四幅壁画,仅仅是这个过程历时两年多。与传统的壁画揭取不一样,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揭取的材料选择上就有自己独到见解。


杨文宗说,他们摈弃了传统的桃胶和团粉襁糊,因为这两种试剂会对壁画造成污染,滋生霉菌,他们采用的是环十二烷和薄荷醇作为临时加固剂。这种材料可以挥发,不会长时间的附着在壁画本体,但即使是改变保护的方法,文物还是会生病。


武惠妃


“这本来就是两难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强调,文物最大的价值是根植于它存在的历史环境,保持原来的原始状态,但由于各种原因,唐墓破坏很严重,不人为的再进行干预和保护,我们的后人可能什么都看不到了。”文军忧心忡忡。


武惠妃


“修旧如旧”,一直是文物修复的宗旨,这背后的含义其实就是不要破坏历史本来的信息,最大的减少人为的干预。文物的色彩处理,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又一大难题。 “和大家可能认识上不一样的是,壁画修复工作通常是从壁画的背面开始的,我们一般来说不会把残缺的画面补上,对一些掉了的颜色,我们会通过科技手段模拟,分析色彩元素,色彩修复填充这方面考虑整体协调性上色,这叫做全色处理。” 文军介绍说,唐墓的壁画还是延续着魏晋南北朝的风格,受到顾恺之和阎立本的绘画风格影响,注重人物刻画和写实。


高士图


“你比如说韩休墓,我们对高士图做了分析,看到的颜料并不多,大概十种,用的最多的就比如说红色的朱砂,黑的就是墨水,黄色的雌黄,都是些一般的矿物质颜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主任文军说,最难的就是对壁画色彩的控制。色彩的渐变目前世界上都没有好的办法。这是由于我们绘制壁画的时候大多用矿物质颜料进行绘制。矿物质颜料也会随着时间温度环境的变化慢慢变淡,慢慢的消失。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工作就是最大程度,延缓这个色彩的消失。


高士图


“我们现在馆藏六百四十多幅壁画。修复展出了一百一十三幅。剩下五百多幅壁画,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航天城墓


说到现状,文军显得有点着急,尽管已经模拟了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对壁画进行保护,但壁画还是会有所老化,毕竟,唐墓壁画已过千年。


“我们现在在探索整体搬迁保护,按照考古要求,把墓室整体打包,整体搬迁。因为,对我们来说,墓里的一砖一瓦,从考古角度来说都是不能放弃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航天城


“盗墓分子,几天盗了一个墓,你们却要花几年保护一个墓,值吗?”对于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杨文军回答说,自己恨盗墓者,除了恨盗墓分子只盗取需要的部分外,更恨他们对墓葬的巨大破坏,这种破坏造成的是考古信息大量流失,甚至让他们无法考证墓葬为何人所建,建造年代等等关键的信息……历史的断片,才是最可怕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