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视频|新乐府:古韵新弹的当代可能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姜涛 实习生 黄佳婧
2017-11-06 17:48
“我是在一个戏曲环境长大的。三个剧种在一个院子里,京剧、徽剧、黄梅戏在一个大院。我觉得是一个根性,你的民族性的东西和你的血液当中流淌的东西。”在媒体采访中,卢中强把这个故事说了很多遍。
三月底,在北京的雾霾天里,我们见到了新乐府项目的发起人、十三月公司的卢中强。昏沉的暮色里,他和新乐府的制作总监陈伟伦陪着三位国际知名的华裔音乐家,步行去公司附近的餐馆吃饭。一路上,卢中强和艺术家们谈笑风生,却还抢着帮一路同行的媒体记者拿脚架。在此前的一整个下午,他们商议了第二天的专辑录制方案,还接受了两家媒体的访问。
这是新乐府的第七张跨界即兴音乐制作专辑《五行》,也是新乐府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三位国际知名的华裔音乐家闵小芬、吴巍、徐凤霞组成的“名无虚”三重奏以“五行”为元素进行即兴创作。北京郊外的影视基地里,三位艺术家用琵琶、笙、三弦和古筝,配合独具美感的人声交互,营造出震撼的声效。
2016年开始,新乐府启动“一带一路”音乐家合作项目,联手中外音乐人,以即兴、跨界、实验的方式对中国戏曲及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挖掘与采样,二度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世界音乐。
十三月文化创立的世界音乐厂牌“新乐府”,被认为是当下中国最大规模、最大投入的一次跨界音乐行动。两年前,创办人卢中强试探性地将“新乐府”的彩排小样发布在微信上,没想到很快刷爆了朋友圈。第一首歌混合了昆曲和电音,一曲《牡丹亭·寻梦·江儿水》,至今看来令人惊艳。
中国传统戏曲曲种有360多种,剧目数以万计,在未来音乐的丰富性上,卢中强看到了一种可能。“06年十三月开始做民谣的时候,那个时候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情怀,从被动地接受一个产品的讯息,到主动地去搜寻去发声。有一些趋势判断是对的,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未来一定会变的很强大,变的很主流,可以把一些流水化工业化的东西给角色互换掉。”
卢中强是一个有情怀的商人。6年前,他和王小山、张恩超一起,带着万晓利、周云蓬、山人乐队、马条等歌手,从北京的一家live house星光现场开始了“民谣在路上”的征程。到去年年底,带有强烈浪漫色彩的“民谣在路上”已经演出超过400场。如今,民谣火了,卢中强回过头来看,虽然有巧合的成分,但自己的预判还是准确的。
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想明白再做,可能什么事儿都做不成。十年前,卢中强预言民谣会是下一个流行趋势,现在他预言“戏曲+流行音乐”会受欢迎,而新乐府就是升级版的“民谣在路上”。民谣的根是民族性,而新乐府做的跨界昆曲、评弹、粤剧、黄梅,就是在另一个根源上再去寻找和升级。“算是赶上了一个音乐的好时代,大家都想听不一样的东西。和最早民谣一样,新乐府是小众的,但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当你把小众能够一直很好地坚持走下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它慢慢体量都会变得非常大。”
从2015年5月2日北京星光现场的live house——新乐府的第一场演出开始,卢中强几乎都会去现场,看看观众的反应。把戏曲观众的年龄拉低20岁,这是新乐府在创立之初的口号。如今看来,这个目标已经达成,新乐府即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尽管还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一个隐而不宣的事实是,新乐府正在快速扩张,并希望通过与海外艺术家的跨界尝试进军格莱美。有趣的是,卢中强也希望,新乐府的传播能像广场舞那样野蛮生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姜涛 实习生:黄佳婧 实习编辑:朱佳伟)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