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视频 | 美国已说服日本背弃中国?美日三大对华密谋!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陈维琴

2021-04-09 16:09

下周,日本首相菅义伟就要前往美国去拜会拜登了,他在启程之前,三天两头地频繁炒作中国话题。


4月4日,菅义伟对台湾问题多起了嘴,表示日美要用威慑力量,让台海找到和平的解决方式。4月5号,菅义伟在谈到气候变化时,又说要和拜登政府紧密合作,要敦促中国负起责任。还有1个月前,美日在“2+2”会谈的声明中,恶意攻击中方的对外政策,严重干涉中国的内政!


所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最近和日方通了一个电话,告诫对方,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那么,即将到来的美日首脑会晤,双方具体会谈什么内容呢?日本最近为什么紧跟美国,上蹿下跳呢?美国又是不是许诺了日本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美日首脑会晤,谈什么?大概会有以下这么几个重点。



首先,美日可能会再次联手干涉中国内政,抓手就是台湾问题。上一次,美日峰会提到台湾,是在1969年,在美日与中国建交之前。时隔50年之后,为什么要再提台湾?


一方面,从日本的角度来说,它希望看到中国内部分裂,台湾是它遏制中国的一张牌。而且台海、南海、钓鱼岛问题,其实是联动的。如果两岸统一,日本自觉在钓鱼岛问题上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日本应该受到了美国的示意和施压。在台海,南海、东海和朝鲜半岛这四个方向上,美国看重的是台海和南海,而不是日本在意的东海的钓鱼岛。所以,菅义伟可能是想先顺美国的意,先炒作台海问题,然后再慢慢引导美国干涉钓鱼岛问题。在前不久的美日“2+2”会谈中,美国也已经向日本保证过“《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包括钓鱼岛”。



其次,美日可能会联手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抓手就是芯片合作。根据《日经新闻》的说法,美日首脑会晤时,双方可能会就芯片供应链问题达成协议,目标是“建立一个不依赖特定地区的供应体系,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很高的台湾,以及与美国冲突不断的中国。”


我们知道,拜登政府刚刚推出了基建计划,其中要求国会提供500亿美元补贴, 以促进美国的半导体生产,而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方面都有优势。所以,美日可能会在日本建立联合研究基地,开发新技术。美国此前就一直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现在再拉上日本,两国联手围堵中国。


再次,美日会在地缘政治问题上,大谈“印太战略”。 近些年来,“印太战略”已经成为了美国政界的一个主流概念。上个月,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中国周边访问的时候,也是开口闭口言必称“印太”。


“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其实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2016年提出来,并且积极推动的。特朗普在2017年的东亚之行中,宣布“印太战略”成为时任政府的亚太战略。菅义伟出发访美之前,还特地密会了安倍,前去讨教外交经验。安倍作为“印太战略”的提出者,想必也要嘱咐一番吧。



因此,美日在“印太战略”上一拍即合,此次见面大谈“印太”,恐怕是逃不掉的。


那么,日本为何说变脸就变脸呢?回想不久之前,中日关系还挺融洽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句子,感动了无数人,可短短一年之后,日本为什么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呢?美国有许诺什么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了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的一段话,他说:


“中国的邻国都在担忧中国的崛起,他们最终都会加入美国领导的联盟来制衡中国,颇似冷战时的英法德日,都与美国合力制衡苏联。”



那为什么中国的邻国要与美国联合呢?米尔斯海默表示,中国离得近,美国离得远,所以中国威胁大。他的这个逻辑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远交近攻”吧。


那么,中国和邻国之间有广泛的经贸联系,这些国家会置经济利益于不顾吗?米尔斯海默又表示,经济和安全冲突的时候,安全因素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如今看来,米尔斯海默是妥妥被打脸了,韩国、印度、东南亚国家,根本没有像他预测的那样,倒向美国。


那么,日本是怎么了?是米尔斯海默的预测在某些国家身上应验了吗?


我觉得,日本恰恰是掉进了米尔斯海默式的逻辑陷阱之中。美国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大肆渲染“中国威胁”,于是日本就半推半就地随之起舞。而且相较于其他国家,日本确实有些特殊,它在某种程度上,不算是一个有自主权的国家,在安全上长期依赖、受制于美国。当“大哥”告诉“小弟”有安全威胁的时候,“小弟”敢说没有吗?除了“威逼”之外,美国这次还可能“利诱”了日本,在“2+2”会谈中,美国或许给了日本一些军事上的和经济上的承诺,经济上呢,可能是前面说的芯片合作,打造一个没有中国的新的供应链;军事上呢,不知道会不会与美日军事装备合作有关,因为日本最近是频频释放信号,有意向美方采购先进导弹,进行战机联合研发等等。当然这只是猜测,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


此外,日本之所以愿意半推半就地跟随美国,其实也在于日本自己的心态。


我们简单地对比一下,20年前,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GDP只有日本的10分之一左右。面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日本人有着满满的优越感。然而,随着90年代初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停滞,中国经济却高速发展,我们现在GDP已经是日本三倍左右。看着自己被当年看不上的邻居超越,不少人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有网友说,最不能接受中国崛起的,除了美国,还有日本。那么日本被美国一通忽悠之后,当然也就愿意跟着上蹿下跳了。



不过,也许有人要问,即便有以上这些因素,但安倍执政后期,不是缓和对华关系了吗?没错,这一次日本的变脸之中,不光有国家政治的因素,还掺杂着政客的个人考量。


在日本政坛,像安倍这样的长期执政,是很特殊的存在。更多的日本首相,是任职一年左右就下台,如“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比如说,2006年-2010年期间,日本就经历了“五年四相”。


菅义伟是作为安倍的接任者上位的,任期只有一年,很多人都说,菅义伟只是个“过渡首相”。


偏偏菅义伟上任之后,政绩乏善可陈,甚至饱受诟病。他一会儿为儿子的“饭局门”道歉,一会儿为自己参加聚餐道歉,一会儿因为“妨碍学术自由”道歉⋯⋯反正他做了什么,大家没有什么印象,光记得他左鞠躬右道歉了。


因此,菅义伟的支持率是一路走低,从去年九月上任时的74%,跌到了现在的4成左右。如此下去,在今年9月份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菅义伟几无胜算。



怎么办呢?老办法,“内政不行外交补”!所以,菅义伟赶着去见拜登,对华展示强硬形象,也有他自己的私心,为的就是拉升支持率,为连任做准备。


但是,紧抱美国大腿,就可以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吗?就可以改变国家的发展命运吗?


如果日本甘当美国战略部署的马前卒,继续走缺乏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这不仅不会获得美国的“公平对待”,反而会破坏自身的发展机遇。



日本民众和整个国家,真正需要的,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儿,好好控制疫情,好好发展经济。


所以,王毅在电话中,其实给日本提了个醒,他说,希望日本作为独立自主国家,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而不是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


只是不知道,日本能不能听懂中方的这一善意提醒,又有没有魄力做出改变。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