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一看就懂丨为什么说这次海水倒灌“百年不遇”?
一看就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桑榆 王睿奇
2024-11-29 16:04:54
广东、广西、浙江、海南,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几乎一个月前的同一时间,辽宁、河北、天津等多地也出现过海水倒灌现象。海水倒灌,究竟是不是罕见?一个月发生两次,这样的频率给我们提了怎样的醒?
海水倒灌背后有多重“推手”,其中,风暴潮是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之一。什么是“风暴潮”?通俗地说,就是由于强风吹过海面时,形成巨大的波浪,推动海水向岸边涌来。
这次风暴潮的影响范围很广,波及了东南沿海六省一市,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还有海南。
这是因为如果风暴潮发生时,恰逢天文大潮,也就是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叠加,导致海水涨潮达到最高潮位,海水就会在风暴潮和天文大潮的双重作用下,形成更高的潮位,甚至冲破海堤,侵入内陆地区。
这次海水倒灌,和超级月亮也有关系。仔细看日历,这个月的公历十一月与农历十月的日期完美重合了,11月15日,即农历十月十五。当天,月球运行到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引潮力最强的几天刚好和农历10月15至18日的天文大潮叠加。台风万宜又适时助攻,令这次海水倒灌来势汹汹。
也就是说,南方这次海水倒灌是由于风暴潮、天文潮以及台风三重因素叠加造成的,这也相对好理解。不过一个月前北方那次大规模海水倒灌,原因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从表面上看,北方的这场倒灌,还是由于风暴过后的边缘海波带来增水,叠加当地天文高潮引发的。但那一次是在没有明显的寒潮、台风情况下,突发的异常高潮位,简单说,当时的大范围增水,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发生的。很难想象,是什么力量能长时间把这么大范围的海水堵在一个地方不动。
自然资源部的通告里是这样说的:辽宁多地沿岸突发异常增水……我国乃至全球其他海域同时段也未发现类似异常情况。专家当时用“极端、偶发”来形容这次海水倒灌事件,自然资源部还启动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指导地方核查部分岸段异常增水情况,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
今年,我国沿海发生的灾害性风暴潮过程总计已有14次,而近十年同期是年均发生6.7次,也就是说今年发生的这个次数已经比近十年同期水平多了一倍还多。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海水倒灌是一场灭顶之灾。许多淡水生物无法适应高盐度的环境,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更严重的,河流、湖泊中的生态平衡被打破,食物链断裂,整个生态系统陷入混乱。
这种现象不光中国有,近年世界各地也曾有过相关报道。今年3月,越南多地都面临着海水倒灌的问题,其中,以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渔业也遭受严重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风暴潮常常出现,天文大潮也是定期出现的,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引发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海水倒灌呢?
除了天文大潮、风暴潮等因素,海啸和地面沉降也是两大是引发海水倒灌的原因。另外还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就是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为海水倒灌埋下了隐患。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收集的2024年前10个月的气温数据显示,今年将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里面就说,当前的行动和政策将导致本世纪内全球气温上升2.6℃至3.1℃。要知道,这个数字是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目标的两倍多。
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10次气象灾害都与全球变暖存在关联。
而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最主要的后果就是海平面上升。而且海平面上升不是匀速,而是加速。从1993年卫星开始观测海面高度,到2023年底,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11毫米,平均上升速度从每年2.1毫米,一路飙升至每年4.8毫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夏天就表示,西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上升的势头最猛。太平洋岛国平均海拔仅高于海平面一两米,90%的人口都居住在距离海岸线不超过5公里的地方,半数基础设施距海岸不超过500米。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中叶,太平洋群岛的海平面至少还要再上升15厘米。届时,有些地方每年的沿海洪水泛滥时间将超过30天。这些对于太平洋岛国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不光是太平洋岛国,气象灾难来袭,谁都逃不掉。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底,超过90%的海洋在这一年的某个时间经历过热浪条件。到目前为止,南极海冰范围是有记录以来最小的,冬季结束时的最大范围比前一记录年低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和德国面积的总和。
高温、台风、洪涝等灾害性极端气候现象出现越来越频繁。气候也已经越来越脆弱。气候变化的海洋危机不再是遥远的事情,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每一次小小的气象反常,也许正是地球的一次无声的警报。
编辑: | 王睿奇 |
责编: | 潘桑榆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