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威尼斯电影节 华语片颗粒无收!增速放缓的中国电影该何去何从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丁立

2016-09-09 08:36

8月31日16点半(威尼斯当地时间),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水城隆重开幕。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华语影片有些惨淡。此番举办于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的电影节自8月31日开幕以来,除了赵薇前往担纲评委、明星红毯的靓照之外,声响并不大,只有《铁西区》导演王兵的新作《苦钱》(Bitter Money)入围地平线单元。以及台湾导演赵德胤执导、柯震东主演的新片《再见瓦城》入围威尼斯日国际竞赛单元,并将于当地举行首映。

反观2016年上半年,真正优质口碑的华语电影并不多。加上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发表长篇讲话,就当前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的舆论热点进行了回应。一方面是资本热钱的涌入,另外一方面是电影节的惨淡、佳作的鲜少出现。捍卫电影艺术、拓展文化对话、提供交易平台、挖掘新人新作,威尼斯电影不遗余力,可为何再缺中国电影?

这一届,中国电影缺席

威尼斯电影是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赵薇担纲主竞赛单元评委


这是过去威尼斯电影上获奖的华语名单:

1984:《大桥下面》导演:白沉


1988:《棋王》导演:腾文骥


1989:《悲情城市》导演:侯孝贤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张艺谋


1992:《秋菊打官司》导演:张艺谋


1993:《诱僧》导演:罗卓瑶、《杂嘴子》导演:刘苗苗


1994:《爱情万岁》导演:蔡明亮、《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东邪西毒》导演:王家卫


1996:《太平天国》导演:吴念真


1997:《有话好好说》导演:张艺谋


1999:《一个都不能少》导演:张艺谋、《过年回家》导演:张元


2000:《站台》导演:贾樟柯、《榴莲飘飘》导演:陈果


2001:《香港有个好莱坞》导演:陈果


2002:《美丽时光》导演:张作骥


2003:《恋之风景》导演:黎妙雪、《不散》导演:蔡明亮


2004:《世界》导演:贾樟柯


2005:《长恨歌》导演:关锦鹏


2006:《三峡好人》导演:贾樟柯、《黑眼圈》导演:蔡明亮、《放逐》导演:杜琪锋


2007:《色戒》导演:李安、《太阳照常升起》导演:姜文、《神探》导演:杜琪峰、《帮帮我爱神》导演:李康生


2008:《荡寇》导演:余力为


2009:《意外》导演:郑保瑞、《泪王子》导演:杨凡


2010:《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导演:徐克、《夹边沟》导演:王兵


2011:《人山人海》导演:蔡尚君、《桃姐》导演:许鞍华、《夺命金》导演:杜琪、《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


2013:《郊游》导演:蔡明亮


2014:《闯入者》导演:王小帅


2015:《Behemoth》导演:赵亮

威尼斯电影节主要特点是聚焦于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

金狮奖是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银狮奖仅次于金狮奖,另外还设有特别评委会奖、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等奖项。

就过去获奖的华语电影来看,多垂青于艺术电影的代表性导演,比如:蔡明亮、贾樟柯、陈果,当然,李安、姜文、杜琪峰皆曾获得电影的殊荣。尽管,2016年没有华语电影入围,但在过去的岁月时日中,也并非年年露脸满载而归。有传言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和蔡尚君执导,黄渤、小沈阳主演的《冰之下》报送,但在各单元都不见踪影。

只有《铁西区》导演王兵的新作《苦钱》(Bitter Money)入围地平线单元。以及台湾导演赵德胤执导、柯震东主演的新片《再见瓦城》入围威尼斯日国际竞赛单元,并将于当地举行首映。而电影《唐人街探案》和《提着心吊着胆》倒是获得“威尼斯日”特别推荐,《观·爱》《我心雀跃》《冰河追凶》和《走出尘埃》四部电影则获得了市场放映的机会。“威尼斯日”一对一见面会上,尚处于创投项目阶段的电影《好友》《底片》《夏天只有一天》《长乐街少年》等,将在威尼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2016年电影增速放缓,电影局长这样说

这几日电影工作者们都在纷纷转发“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电影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发言。发言中,局长这样表述:从2003年中国电影实行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从创意、生产、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整个产业链系统,都进行了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对接,我们在降低电影的准入门槛、解放和活跃电影生产力、调整和完善电影生产关系、培育和发掘电影新兴人才、推动和扩大中国和世界电影的对外开放格局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迥别于历史的改革。


首先,他肯定了电影产业方面历史性改革的成绩。“从200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实现了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5%的市场增幅,出现了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体现世界电影现代品质的一批电影。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推动中国电影迈向21世纪新的文化景观的一批崭新的电影人才。”

其次,肯定了2016年以来电影行业的问题所在:“当然,发展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2016年,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很多言论,说中国的电影增速放缓,中国电影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网络上有很多可爱的用语,很多叫做“毒舌”的公众帐号的朋友们,也都在发出不同的忧虑和担心。”

最后,他提出了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的三重任务。第一:聚焦电影的质量和水平,体现电影的工匠精神。第二:中国电影要急切地增强与时俱进的现代性。第三:中国电影还是要始终保持有容乃大、宽容开放的文化胸怀。他在讲话过程中,感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并坚定相信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中国电影能够提供中国的文化答案。

其实,几乎电影局局长每年都会有一个针对全年的重要讲话,此次的主题定为:“增速放缓”,想必也并非空穴来风。前有暑期档的冷淡冷清,后有电影节上的华语电影的缺席,加上,国内市场,产量大质量差,蜂拥向电影市场的人才、资本和各类IP,泡沫化现象严重,商业化倾向更是走上了一条迷茫路。该讲话如“及时雨”,针砭时弊。

是否该为我们警醒?

就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李安的那番讲话成为国内电影从业者的年度“圣经”,其中诸多金句在各类采访中亦是频频再被提及。“我希望不要让年轻电影人长得太快,让一切自然发生,千万不要揠苗助长。”“希望大家不要浮躁,好好去做基本功。”“希望现在只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从此走向一个良性的循环。”……李安的一连串“希望”,戳中了电影人的心。


上海电影节,导演李安为中国电影败败火


结合着曾被国人视为福地的威尼斯电影,颗粒无收的状态,是否该我们警醒?在主竞赛单元及展映单元中,没有任何华语影片入围。亚洲电影中,只有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执导的《离开的女人》入围主竞赛单元,日本导演川村泰的漫改真人电影《杀戮都市Gantz-O》与韩国名导金知云执导的《密探》入围展映单元。占据媒体目光的倒是:评委、“劣迹”后复出的柯震东、美女、时尚、别人家的影片......


威尼斯电影节海拔


尽管,这几年对于本身威尼斯电影节的争议就不少。人们唱衰威尼斯电影节不是没有原因,它有着其自身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如今,当各类大型电影节早已和电影工业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关系的时候,威尼斯的电影市场的艺术的确一直都在被全世界电影人反思。但是,电影节问题不可掩盖华语电影自身复杂多变的问题来说,一次缺席并非大事,但是如何摆正心态不悖艺术,亦可坐拥商业丰收,才是正确的方向。

下半年院线电影的大战已经打响,而接下来,多伦多电影节的举行又将迎来一轮新关注。IP火热、票房空洞、无内涵的故事充斥银幕,威尼斯电影的“惨”又一次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天价的明星价格是否该降下来,好故事的沉淀、积累和尊重是否该再被重视,唯数据论的评判标准是否应该冷一冷,电影负增长的到来,是中国电影行业又一个突破的开始。

(编辑:张梦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