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视频 | 魔都放“福利”全国人民都有份,你Get到了吗?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2018-04-25 19:28

说到上海,估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签。


一线城市、人多、好医院很多、好大学也很多、购物便利、金融中心、魔都......这些印象都对,不过,也都不全面。从现在起,上海有将有四个全新“标签”: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不仅把上海的特色勾勒得更加清晰,它更是惠及亿万国人的“四重福利”。



上海市委、市政府昨天正式下发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付之以具体的行动计划。高规格的全市推进大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行动征程已经开启,上海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高站位思考、高效率推进。为什么选择服务、制造、购物、文化这“四大品牌”?又为何要在此时,打响这“四大品牌”?


我们不妨先从这样几组数字说起。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到上海购物、买上海货是一种风尚。然而这些年来,海外购物游却成为了国人的新宠。


今年年初,日本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017年访日游客累计消费统计。其中花钱最多的毫无疑问是中国游客。大陆游客消费额占整体的38.4%,人均花费约合人民币1万3424元。在游客人数方面,中国大陆游客增长15.4%,达到735.58万人,刷新了最高纪录。


再来看另外一个邻国,韩国。尽管受到了萨德事件的影响,2017年仍有417万大陆游客赴韩旅游,给当地带来了83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的前三类是购物(25%)、住宿(19%)和餐饮(16%)。在购物方面,中国游客每人平均购物消费为762美元,居世界第一。



从经济总量上看,上海的GDP已经超过3万亿元,站在全国城市之首。但这个数字却还赶不上韩国首尔的一半!


你这么喜欢买买买,为什么不来上海呢?


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经济学家谢京辉看来,它既是差距、“更是上海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别的且不说,首先,上海的购物基础很好,打造购物品牌具有天然优势。目前上海社会零售总额已步入万亿级时代,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达到54.4%,紧随伦敦和迪拜排名第三;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消费品进口总额约占全国的30%。



与此同时,2017年,上海接待国际游客入境者87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18亿人次,再加上2400多万的常住人口,以及还要举办的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消费者川流不息。在此背景下,上海完全有机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商街、商圈。


其实,精明的商家早就瞄准了“上海购物”这一金子招牌。梳理公开报道我们发现,上海去年新增50多家购物中心,几乎开一家火一家。有消息说,上海今年至少还要再开33家购物中心。


在谢京辉看来,这些都说明上海树立“购物”品牌水到渠成。不过,要想“一炮而红”?还真没那么轻松!


不久前,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百家购物中心消费体验调查报告》给各级当家人“敲了警钟”。报告显示:30.1%受访者认为,所光顾的购物中心之间缺乏辨识度;76.5%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购物中心周到的“软服务”也有缺失。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是建筑的堆积。看不见的地方,才是竞争的主场。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看来,舒适的购物体验、良好的营商环境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上海服务”。据统计,目前上海的服务业占比一直在70%左右,基本上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级的服务经济,是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上海扔出了,包括提升金融、航运和科技创新服务能级,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建设亚洲医学中心等十三项“实锤”。


从全球城市发展规律来看,特大型城市的服务经济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侠义的“第三产业”概念,体现的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服务化、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等核心功能。


当然,“上海服务”的品牌,还体现为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落地,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于是,当月初李克强总理再次来到了上海自贸区时,他专门在张江片区企业服务中心,察看了自贸区“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最新进展情况。


时间回溯到2017末,上海开启了一场风尘仆仆的大调研。两个多月里,上海各级政府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通关“秒过”已非个案;在长宁区,互联网生活企业发展线下连锁,办证数量从20张减为2张;在浦东新区,商事、医疗等领域的47项审批事项,已经列入新一轮“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上海全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05个工作日压缩到最长不超过48个工作日……



放眼全球,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金融城,其服务半径可以覆盖到全球。现在,上海很多服务业发展的半径主要在本埠。如果能服务到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世界,“上海服务”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加宽广。


可以想见的是,这样的样本一旦被复制推广,必将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力度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


在专家看来,打响“四大品牌”,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仍以购物为例。购物自然离不开商品,离不开制造。国人爱海淘,认的是个牌子,图的是个质量。通过打造“上海购物”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能让“上海制造”享誉全球,更可带动整个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当然,质量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文化观念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很多品牌的质量从技术角度说,已经达到或是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因为没有文化自信,所以不少人宁可费时、花大钱绕远道购买国外的商品。以小见大,文化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所以,用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的话来说,“上海服务”重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四大品牌”中发挥着统领作用,“上海制造”重在强化创新驱动和扩大高端产品技术供给,“上海购物”重在满足和引领消费升级需求,“上海文化”则重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上海这波“大招”,影响深远。路线已然绘就,机遇失不再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打响了品牌,上海的辐射功能才能愈加深远,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显著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才会齐头并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