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环境持续改善 科研团队提供有力支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17-10-23 13:43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记者今天(23日)从上海市环境科学院了解到,十三五以来,上海环保始终坚持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上海环境持续改善得益于过关的科研力量支撑,下阶段,上海环境科研部门将针对环境污染与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的相应关系,进行突破性科研。



确保到2020年,上海PM2.5浓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为建设“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目标不懈努力。




今天,在上海市环科院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土壤样本进行洗涤,彻底去除污染,让土壤恢复健康。技术人员表示,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让科研团队倍受鼓舞。






上海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作的城市之一,从2007年开始,持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均走在全国前列。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上海在土壤污染诊断、风险识别、修复材料研发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除世博园区、迪士尼地块外,目前,上海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土壤修复项目超过100项。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所长杨洁说,土壤是所有污染的最终受纳体,土壤污染治理是最终的一个攻坚战,它的难度是最大的,最终要实现绿水青山,是以土壤是否治理修复干净为一个终点。目前,科研团队着力于上海的重点土壤问题展开攻坚,比如,宝山南大、普陀桃浦,以及未来的高化、吴泾等大型工业区。这些地方的污染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更加科学地诊断污染,更加安全、绿色的把它的污染进行修复。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大气科研团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2014年申报国家环保部大气重点实验室获批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专项17项。在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清单更新、大气复合污染动态来源解析、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对策等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未来,上海大气治理的科研团队将持续关注高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化学特征、污染演变及来源,探索大气颗粒物主要组分对特定人群的环境健康效应;围绕大气臭氧污染生成主控因素的问题,在现有超站观测技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城市及区域臭氧污染生成主控因素的研究等。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近年来,上海科研团队在河道黑臭成因精准识别和治理技术、湖库水华预警平台和快速应急处置技术、农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到今年底,上海将基本消除河道黑臭问题,并将在河道水质改善保持技术、水健康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开展攻坚。为市民健康有巨大技术支撑作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表示,下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对于新型的一些污染物需要加大控制力度。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环境污染与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的相应关系,生态风险、生态安全的一些相应关系,这些都是为政府制定相关行动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实习编辑:蔡悦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