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视频 | "敦煌女儿"唱响"大沪剧" 茅善玉樊锦诗成忘年交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朱晓荣

2019-05-06 19:22

一向以表现红男绿女、家庭伦理为长的上海传统戏种沪剧,去年推出了一部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作《敦煌女儿》。 今年,在高票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冲刺“文华大奖”的同时,上海沪剧院守正创新,以工匠精神锤炼打磨作品,力图让《敦煌女儿》全面升级,再上一个新台阶。


茅善玉扮演年轻樊锦诗


抓住年轻观众是关键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前,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在上海各高校进行巡演,首站就设在了上海师范大学。当天,直到戏开演,还有许多没有领到票的学生在门口排队守候。

由于学校场地的关系,《敦煌女儿》的舞台背景无法进驻装台,舞台显得颇为简陋,但是年轻观众的观剧热情依然高涨。

对于现场很多年轻观众来说,《敦煌女儿》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沪剧。敦煌这个题材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有来自美院的艺术专业学生甚至想通过观剧来寻找创作敦煌题材绘画方面的灵感。而对更多的人来说,《敦煌女儿》中大量的小组唱、大合唱形式,一改对于沪剧乃至戏剧的最初印象。“音乐好听”、“就像在看沪语版的音乐剧”是初次走进沪剧剧场的观众对于《敦煌女儿》的普遍评价。       

 “音乐并不是完全传统的沪剧,而是融入了新的时代的色彩,”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说: “同时它又有一定的西北的这种音乐的元素的加入。”


樊锦诗与茅善玉


《敦煌女儿》的主人公樊锦诗成长于繁华的上海,却在异常艰苦的戈壁大漠敦煌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同为“上海女儿”的主演茅善玉被樊锦诗的守望经历深深打动,六次深入敦煌, 八年打造《敦煌女儿》。 茅善玉与樊锦诗也成了“忘年交”,茅善玉更被称为“贴着人物的灵魂在演戏”。

 “敦煌艺术本来就是很璀璨的,那么我们如果来演,我们整个的面貌会不会有一些改变;我们题材上会不会有更多的拓展;我们的人物塑造上会不会更加有有经验了。” 沪剧表演艺术家、《敦煌女儿》中樊锦诗的扮演者茅善玉表示:“有了时代性,现代性,年轻观众就会认为我可以接受的。”


茅善玉扮演老年樊锦诗


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一个转身,茅善玉便从25岁变为80岁, 30秒的时间间隔只能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来诠释。“这种灵动的自由的时空的转换的叙事方式,也使得沪剧吸引了一大批的年轻的观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

剧中樊锦诗的主要唱段都是茅善玉本人设计的,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唱腔中既有沪剧的细腻温婉,又融入了京剧、越剧的唱腔特色。

在讲述敦煌历史的时候,茅善玉运用了大段沪剧特有的赋子板,表现出了敦煌女儿柔弱外表下的刚毅和知识分子缜密的理性思考,赢得满堂彩。

“中国戏曲对于演绎知识精英实际上是有它自身的缺陷,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剧种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戏曲在自己的文化背景里面塑造人物所形成的一种局限。” 中国戏曲学会候任会长王馗:“沪剧《敦煌女儿》应该是说在这方面突破这种固有的戏曲的局限进行创作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舞台呈现数码敦煌


打磨精品力作靠匠心

  “壁画、飞天、 卧佛一个系列。”

“那不行,就一个沙丘、一个壁画、 一个卧佛。”

《敦煌女儿》的导演张曼君和舞美设计刘杏林正在讨论舞台布景。清明节假期,他们特意从北京赶到上海,和《敦煌女儿》剧组团队驻扎上海城市剧院,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为提升版进行最后的合成走台准备。

“我也在想前因后果应该怎么更有逻辑,音乐上去更是这样,它会更难,但是我们为了个精品会更好,我们不怕难,就整。”导演张曼君说。

这一版《敦煌女儿》以多媒体展现数字敦煌, 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既让我们看到了敦煌独特的文化风韵,也增强了戏的现代感。

“我们是很省俭的很凝练的,在这样一个瞬间里边使用投影,反映敦煌数码化以后,或者数字化以后它带来的变化,” 舞美设计刘杏林说:“在别的时候完全对于敦煌的壁画也好,敦煌的视觉形象也好,敦煌的洞窟也好,完全是虚拟的。”


茅善玉扮演的中年樊锦诗讲述敦煌故事


《敦煌女儿》演出整一年多,但它似乎永远都在攀登的路上 前行。即便已经烂熟于心的唱词和动作,却在每一次排练中被反复纠正和修改。四五种版本的剧本,茅善玉一遍遍亲手抄写,演唱唱词多达260句。

全程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茅善玉除了抢装的时间,几乎都在台上。而抢装时间最短不到一分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说:“她从年轻演到年老,在演这个人物的不同阶段,出色的完成了这个难度很大的表演。”

《敦煌女儿》塑造的的不仅仅是上海女儿樊锦诗,它接通了海派文化和敦煌精神的血脉基因;它不仅仅是表现几代敦煌守护者和他们的人格精神,更在于传达当代中国人呵护、传承传统文化血脉的卓越和坚毅。沪剧的持续繁荣发展,依靠的是一部又一部经典保留剧目。《敦煌女儿》再次给海派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作了一个精彩的注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朱晓荣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