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视频 | 城市大发现|无形的国门②他会说15国外语 却每天钻着集装箱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向韬 董路翔 朱玮逸 陈瑞 高云涌

2017-08-14 13:27

2017年7月21日,在经历了十个高温红色预警后,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了史上罕见的40.9摄氏度。

下午两点,一个从斯里兰卡运来的集装箱来到了上海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查验平台,等待盖章通关。这箱椰壳纤维上印着“IPPC”的标志,意味着在抵达上海港之前,这批货物已经经过了当地的熏蒸处理,不存在虫害的威胁。

但是对检验检疫二科查验员翁善钢和他同事来说,这一个小小的标志,并不代表免去查验的通行证。

尽管室外地面温度已经接近50度,翁善钢和他的同事依然要求对这箱货物进行“掏箱”查验。所谓“掏箱”,就是把这个重达21.49吨的集装箱中108捆货物全部搬出来检查。集装箱卡车司机面露不悦。对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是检验检疫查验员的要求不容置疑。掏箱完毕,翁善钢和他的同事一头钻进温度已经超过五十度的集装箱中。他们敏锐的目光在集装箱中的各个角落扫过。

地上一堆白色粉末马上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这是虫粉。发现虫粉,意味着这箱椰壳纤维的木包装里有了蛀虫。 仔细的排查之后,查验员以虫粉为线索,找到了几条还在啃食木包装的钻蛀性害虫。他们把虫子装进塑料试管,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随后,这箱货物必须被送走进行熏蒸处理,彻底清除虫害。


这是翁善钢的日常。


他所在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高桥局检验检疫二科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截获各类不合格商品132批次,动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14979批次,实施预防性消毒共计32270标箱。

在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翁善钢知名度很高,被称为”语言奇才”。他除了熟练掌握英语、法语、俄语这样的大语种外,还能够用包括哈萨克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在内的十五种语言沟通。从大学时代开始,翁善钢就对学习各种各样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宿舍里新住进了来自新疆的同学,翁善钢也要马上拉着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维吾尔语,探讨维吾尔语和中亚语系的异同。

对语言的兴趣和钻研不仅令翁善钢远近闻名,以至于很多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学这么多外语有啥用?

翁善钢所在的是外高桥检验检疫局查验二科,这个科室的主要任务是查验集装箱货物,翁善钢说,别看他们日常工作的地点是在上海港区,但货物却是来自世界各地,语言是他们和货主、船东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世界贸易多变化格局的形成,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货物的世界时间越来越短,一旦世界上的某个地区发现疫情,可能第二天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就要做出及时的反应,所以,要想做好现场查验工作,就需要对货物生产国的物产、人文、地理、经济等信息保持充分的了解。用翁善钢的话说,对一个国家了解越深入,就越能准确安全地对这个国家的货物进行查验。而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工具和窗口。

一次,一批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种猪即将来到上海。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罗马尼亚一方必须提交一份当地的疫情通报。翻译成英语的通报发来,翁善钢发现,其中有一段关键信息异常突兀,明显不是英语。自学过罗马尼亚语的翁善钢立即辨认出,这是罗马尼亚语,而这个突兀的段落很有可能是当地工作人员使用翻译软件时出现的疏漏。他很快就自己翻译出了缺失的信息,让这份疫情通报得以迅速地流转,并传递出准确的信息。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非通用语种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一个错误的疫情背后,可能是价值几千万美元的货物,很可能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公平贸易。” 翁善钢说道。


作为一名农科研究生,翁善钢本专业是兽医,工作之余喜欢研究养猪。到外高桥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工作之后,翁善钢坚持每月在《国外畜牧学》、《国际家禽》、《国际猪业》等期刊发表有关国外畜牧兽医最新技术和理念的译文。自2010年以来,他在各类刊物发表的译文已达100余篇,出版合译著作两本。此外,作为《养猪》、《今日养猪业》、《猪业科学》等杂志的特约撰稿人,翁善钢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这些文章大多结合生产实际,同时又传递着国外最新的理念。

“像翁善钢这样‘身怀绝技’的检验检疫员,外高桥局还有很多。”上海外高桥检疫检验局局长刘学忠介绍说,“但他们平时打交道最多的,不是虫子就是集装箱。”

检验检疫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在上海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半以上的查验员有研究生学历,他们中有很多生物化学专家、语言学专家、动物学专家,然而他们的工作却是异常琐碎而辛苦的“体力活”:为了把有害生物挡在国门之外,他们巡视在四十多度,毫无遮挡的露天查验场地,钻进五六十度的集装箱搜遍每一个角落,在木材堆场举着斧头劈开木柴找寻蛀虫出没的痕迹,耐心说服怕麻烦的集卡司机接受查验......


2016年,上海外高桥局检验检疫局截获植物疫情8.1万次,截获媒介生物4344只,为国家生物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把这些生物安全威胁挡在国外的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向韬 董路翔 朱玮逸 陈瑞 高云涌 实习编辑:胡晓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