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视频 | 视频|从“向东看”转为“向东干” 印度真有闹事的底气吗?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郝苗苗 毕俊杰 实习记者:虞定璋 秦嘉莹

2017-07-14 20:25

近一个月,印度军方非法跨越中国边界事件,持续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中国外交部自6月26日起多次表明中方立场,至少25次要求印方“立即”撤回越界军队,7次提及“严正交涉”,措辞明显愈加严厉。新华社最新刊文,也在劝告印度不要执迷不悟!以免陷于更大的被动。就此事件,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许利平,他认为,印度此次越界中印之间毫无争议的“锡金段”地区,是无法理解的。而G20峰会期间中印两国领导人也没有借此机会会晤谈判,似乎就是在表达某种微妙关系。 



实际上,印度方面的举动并非无迹可寻。比如,去年印度就未能如愿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在舆论场上将中国作为撒气的首要对象,甚至当众烧毁中国国旗。随后,印度又认为中国阻挡了其把“虔诚军”头目列到联合国的恐怖分子名单中,为此耿耿于怀。再看今年,莫迪与特朗普“抱了又抱”,重启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刚刚结束的传统项目美日印的“马拉巴尔”海上联合演习,印度更是派出了航空母舰“超日王”号。种种举动,似乎不断在向中国隔空示威。对此,许利平表示,不能排除印度主动拉拢美国的企图,同时也是在摸查中国在南亚甚至全球战略意图的能力,其背后的政治象征意义,远大于妄图的军事涵义。



再回到此次事件的焦点“锡金段”。早在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就划定了这条边界,是目前中印间唯一一段已经划定的边界,也就是说与印度一点关系没有。把100多年前已经解决的问题翻出来再引争议,如此没事找事的节奏,只能说印度另有意图。这其中,地缘政治的考量,恐怕是原因之一。近年来,“捆绑”不丹、锡金,“阻挠”尼泊尔,印度在其他南亚、东盟国家之间不断进行制衡。作为南亚最大的经济体量,无论是地缘优势和历史遗留原因,印度都形成了其单边的霸主地位,,南亚众小国敢怒不敢言。就在本月上旬,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抵达印度访问。印度媒体仍然不忘提及中国,譬如“印度用红地毯迎接缅甸军方领导人,同时紧紧地盯着中国”(《印度时报》),“印度邀请缅甸军方领导人,共同讨论让中国从锡金撤军的计划”(印度门户网站“indiatimes”)等等,印度处心积虑地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的心态可见一斑。



这和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的政策不无关系,许利平形容为印度从“向东看”转为“向东干”。理想化的政治意图不断蜕化成现实的行动,印度的“向东”政策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可惜,中国的影响力也并非靠简单的拉拢就会被削弱或消失,中方与各方的合作远大于分歧,“心计”拉拢,纯属天真。许利平还强调,整个过程中,印度媒体总不忘借机炒作,一边说“中国威胁论”,一边给人感觉中国人又欺负印度了。这种不断给自己“加戏”的演法也让人哭笑不得。要想“一统天下”,心态占据重要地位,而种种技巧表明你的心胸不是宽广,而是心太虚!而就在中印就领土边界对峙之时,中国海军已然悄悄驶进了印度洋,大大增加了在印度洋的活动频率。比如中国的第26批护航编队就成功的给刚刚经过亚丁湾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海上补给,有军事观察员认为,这背后的意义远大于一般性的巡航与护卫,而是表明了中国海军在印度洋领域有了后勤补给站,可以源源不断便于为海上军队提供一切区域需求。这无疑也在印度的“后花园“”注入了一根钢钉。显然,如果印度不断对抗中国、排挤中国,中方自然也不会轻饶。若印度继续执迷不悟,公然的两面派做法,这一闹事的“底气”必然如气球般“一泄到底”。当然,尽管对手居心叵测,但中方仍宽以待之。正如新华社指出的那样,中方有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也珍视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印方越界人员无条件撤回。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郝苗苗 毕俊杰 实习记者:虞定璋 秦嘉莹 实习编辑:朱佳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