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被误读的雪域之王——仓央嘉措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邢维

2016-12-05 10:48

视频:诗歌里的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仓央嘉措 《十诫诗》(于道泉 译)    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情诗的符号。很多人因为他的诗歌而知道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名字,走进剧场,看了第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舞剧《仓央嘉措》。    舞剧《仓央嘉措》却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对于仓央嘉措的误读。舞台上的仓央嘉措,关乎情,关乎诗,唯独无关情诗。



关于“仓央嘉措”,有这样一条新闻:一名90后失足少女手捧《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到温州平阳县水头派出所自首卖淫。报道中说,被骗卖淫的少女在路边徘徊时拾得被人遗弃的《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一书。因书中“每个人的一生,真实而美好。你所拥有的即拥有,失去却不意味失去,失去是另一种拥有,你要相信。”而顿悟,遂向警方自首。    让失足少女顿悟的是一部自传形式书写仓央嘉措一生的作品。不知是作品挽救了少女,还是少女让作品更为畅销,仓央嘉措的一生就这样被消解在那些文字间。人们只记住了那些文字和仓央嘉措这个名字,甚至以讹传讹地认为那些文字都是仓央嘉措写的,其中就包括开篇那一首:“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之所以会被误读,是因为仓央嘉措以藏文所作的诗几乎都是以情诗的套路被翻译过来。于道泉先生翻译的那一首“在布达拉宫里,我是仁青仓央嘉措。 在拉萨大街上,我是浪子宕桑旺波。”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版本却是:“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舞剧《仓央嘉措》则是以于道泉、 刘家驹先生翻译的诗作为蓝本,选取仓央嘉措童年至20岁这一期间的生活片段,讲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如果带着对于仓央嘉措情诗的感动与热爱,走进剧场,追根溯源,或许会让你失望。同样是一部以诗人为题材的舞剧,《仓央嘉措》并不能像《杜甫》那样能从舞台上“读”出很多他的诗,但可以从演员的肢体、舞美和音乐中感受到仓央嘉措笔下独特的诗意——恬淡、率真而悠远。    如果带着对于仓央嘉措这个人的好奇与困惑,走进剧场,100分钟足以让你了解仓央嘉措短短24年的一生。



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出生于农奴家庭的他,童年过得无忧无虑,那时候布达拉宫还刚刚重建竣工。五世达赖圆寂后,14岁的仓央嘉措被选定为“转世灵童”,以五世班禅为师。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俗称“藏王”)责骂。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第巴独掌大权已久,达赖喇嘛只能作为傀儡存在。舞剧就表现了他从童年直到受戒的这二十年的生活。



舞剧中,有两位重要的女性角色——一位是仓央嘉措的母亲,另一位则是仓央嘉措的情人。其中有大段的双人舞来表现仓央嘉措面对这世上自己最深爱的两个女人叩拜自己时内心的惶恐、挣扎与孤寂。仓央嘉措的诗歌总让人对于他的爱情充满浪漫的想象,舞剧中也的确表现了仓央嘉措的爱情,却略显程式化,并非犹如情诗那般感人。
 

《仓央嘉措》最出彩的部分恰恰是在于表现仓央嘉措短暂一生的困顿与叛逆,尤其是缠绕在仓央嘉措身上长达数米的红色披单在舞台上被赋予了束缚的象征意义。舞台上呈现出的是一位极具慧根的活佛,而不是一个擅长写情诗的情僧。整部舞剧充满了令人敬畏的仪式感。仓央嘉措的一生似乎都是在逼迫中孤寂地行走。于是,就更能明白那一句“在布达拉宫里,我是仁青仓央嘉措。在拉萨大街上,我是浪子宕桑旺波。”仓央嘉措是不太可能自称雪域之王,最美情郎,他面对政权逼迫的那种叛逆是无声的、甚至是消极的。



《仓央嘉措》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六十余年首部舞剧,国家一级作曲家李沧桑将仓央嘉措的诗与藏族民间音乐进行完美融合,真实还原了仓央嘉措对家乡之爱、亲人之爱。整部舞剧共分为五幕,参与演出的舞蹈演员超过60人。其中,分别由14岁、17岁、20岁的三名优秀舞蹈演员,扮演不同时期的仓央嘉措,并通过“打阿嘎”、囊玛舞、热巴舞等珍稀藏族传统舞蹈,配合音乐、服装、舞美等,展现了雪域高原人民的生活场面和藏族文化。
  

其中,男主角是由95后的舞蹈演员黄琛迪担纲。让导演丁伟一眼相中的是黄琛迪有一双诗一般遥远又明亮的眼睛,让导演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仓央嘉措”。

黄琛迪


当然,光凭眼睛是远远不够的,舞台上凭的肢体表现力,95后的黄琛迪也足够优秀。他曾获得“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表演奖、解放军艺术学院“第十三届红星杯舞蹈比赛”一等奖,多次获得解放军艺术学院年度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员。为了传神地塑造这个300多年前的活佛形象,黄琛迪研究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迹,阅读大量相关的诗歌。凡是有关“仓央嘉措”的演讲,他会一场不落地去听,并做记录。在剧组的安排下,他来到甘南采风, 主动提出剃头。当采风组都走了,他还坚持在寺庙里住了一段时间。



导演丁伟说,当世人都在喧嚣着奔忙时,他安静的在那里注视着;当世人都在为身外之物你死我活时,他依然安静的在那里注视着。不畏惧他人的眼色、不畏惧权势左右、更不畏惧命运的摆布,只是为活出真我,只是为那一瞬间的相遇,只是为了内心里永远的爱。因此,与这部戏的相遇就在这里,与他的相遇也犹如久别重逢,祈望和期待都是久别重逢。希望这个久别重逢是安静而湿润的,心平气和的,哪怕只有瞬间。
  

而95后的黄琛迪与仓央嘉措相遇就在这个舞台上,犹如330年红尘轮回到此,久别重逢。



仓央嘉措的诗


(一)


一个把帽子戴在头上,


一个把辫子的撩到最后,


一个说:“请你保重。”


一个说:“请慢慢走。”


一个说:“你又难过啦。”


一个说:“很快就能聚首。”


(二)


在极短的今生之中,


邀得了这些宠幸。


在来生童年的时候,


看是否能再重逢。


(三)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


显现在我的心上。


(四)


姑娘如果永生,


好酒总是有喝,


少年我的希望,


在姑娘那里寄托。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