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世界中国学大会丨墨菲:了解中国,必须亲自来!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王麟

2023-11-24 19:04

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围绕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4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


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日前独家采访与会专家: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与社会研究教授、圣安东尼学院院士、英国汉学协会主席瑞雪·墨菲。


她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过去二十年间,她在中国多个乡村和城市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探讨中国城市化、教育发展、人口转型和国家政策引起的社会文化变化。通过长期田野调查,她撰写了《中国大迁徙的孩子们》一书,从农村留守儿童视角出发,探索移民、城市化、教育以及家庭的性别和代际关系。


瑞雪·墨菲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上海之行怎么样?


墨菲:非常愉快,我刚到,欣赏了黄浦江的美景。总之,很高兴回到上海。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9年,我17岁的时候。当时看到成百上千的黑色自行车,我对此印象很深,这可能是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吧。当然中国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记者:您来过中国很多次,也在中国的乡村和城市做了很多研究和调查。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中国的研究吗? 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


墨菲: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发展变化的速度。1995年,我第一次来到江西和安徽的农村。当时,很多人进城务工。


1988年,湖北荆州,进城的农民工


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在农村生活得更好,能挣钱盖新房子,儿子们就能结婚,还能拿到彩礼。当然,出去工作也改变了人们对家庭的目标,因为赚了更多的钱,人们想要盖更大更好的房子。外墙上有很多计划生育政策的口号。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一些年轻的农民工回到村里,会炫耀别在腰上的BB机。如果BB机响了,他们就会去村里的商店打电话。2004年前后,BB机逐渐被手机取代了。墙上关于计划生育的口号消失了,变成了电话卡的广告。


人们对于家庭的目标和想要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举个例子,大一点的孩子,十八九岁的哥哥姐姐,他们会告诉父母,弟弟妹妹应该上学。因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去外面务工会很困难。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变化:进城务工不再是为了盖新房子或是结婚, 而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未来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白领工作,在城里买房子。


2011年5月25日,河南省汤阴县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她在劳作的奶奶。


为了家庭的共同目标,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孩子,和去城里打工的成年人,尽管他们是分开的,但他们都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而家庭结构因此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之改变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彼此了。近几年,互联网在农村已经非常普遍。农村的道路修得很好,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和摩托车。在我看来,这样的发展变化速度真的很有趣。


2018年7月16日,湖南衡阳,父母和留守的儿子视频聊天。


长久以来,家庭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对他们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影响。


记者:所以根据这些观察研究,您写了《中国大迁徙的孩子们》这本书。


《中国大迁徙的孩子们》 著/瑞雪·墨菲


墨菲:是的。很多关于务工人员的早期文献,包括我自己的文献,都关注于经济发展、影响,土地的使用,以及生计问题。很少有研究关注人际关系、情感,更少关注到儿童的情感。我想,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给城镇化提供一些新的见解。


记者:近40年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您去过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您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怎样的提高?


墨菲:我去过好几个地方。我刚从安徽回来。我看到新建的乡村,那里的环境非常好。


2023年10月15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秋收季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每个国家,总有一些人需要特别的照顾和支持。


记者:那您如何看待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和经济方面?


墨菲:技术变革的速度真的非常惊人。现在这种无处不在的连接,包括在农村地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从BB机到微信群,改变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交流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照顾彼此。老年人乐于把视频放到网上,享受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我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在一些家庭中,他们通过摄像头来照顾村里的老人。通过摄像头,看到老人每天早上开门,远在城市的子女就知道老人安全。人们正在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来承担远距离家庭护理的责任。年轻人上了大学,或者去城市工作了,但是他们非常关心远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和长辈。利用这些技术来履行义务,关心他人,我觉得很好。


记者:我想谈谈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和中国道路”。您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墨菲:我对这次会议的理解是,中国研究的演变,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式以及中国研究领域的全球化方式。现在,中国的大学和学者正在参与全球知识的生产,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因此,我认为通过这次会议来探讨这一领域过去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建设性。


我感兴趣的是,如何促进中外学者的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原创性的研究,把不同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对中国就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把中国放在一个全球的背景下。


一方面,中国学者更多地参加国际会议、发表演讲。另一方面,更多研究人员来到中国深入研究,中外学者一起合作做更多的项目。此外,还可以为英语和其他语言的学者提供不同语言的数据来源,也会成为资源共享和研究成果共享的一部分。


瑞雪·墨菲接受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一叶专访


记者:您是中国问题专家,我很好奇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感兴趣吗?大家关注哪些议题呢?


墨菲: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兴趣的议题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全球事务的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的主流叙事,所以关注点会发生很大变化。现在,很多年轻的外国或英国学者对国际关系话题非常感兴趣。例如,大约十年前,很多人对务工者和城镇化感兴趣。很多学生想研究中国的社会变化。现在,我们在牛津大学有一门选修课程,是关于中国国际关系,很多学生都想学。他们对我的中国社会学选修课程不太感兴趣。不过在疫情后,我们又开始了更多的交流和访问。现在的研究表明,事情会改变,时尚会改变。人们对中国感兴趣的东西也一直在变化。


我认为中国不是只有一面的,是多元的。很多不同的个人、社会团体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经历。许多学者谈论中国的主题是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我不认为关于中国有什么单一的事实。人们了解中国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自来到中国。


记者:能否透露您下一个项目或者未来的研究方向?


墨菲:我的下一个项目是和上海社科院的教授一起,研究关于上海孩子在暑假期间的生活体验,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我很兴奋,她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而我的兴趣是家庭和城市化。我相信我们一起工作,可以做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