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代表委员热议养老话题 :如何做好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1-24 20:55:13

新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将在本次上海两会上由全体人大代表审议通过。《条例》第四章对老年人享有社会服务的权利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其中特别对社区养老的建设、运营要求和优惠措施进行了明确规范。而就在去年年底,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财政局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本市长者照护之家建设的通知》,鼓励各区(县)及下辖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

就在今年上海两会前夕,《1/7》记者探访了本市首批试点的两家“长者照护之家”。运营一年多,“长者照护之家”总结出了哪些经验,又碰到了怎样的困难呢?


银桥社区养护院:偏远郊区试点的苦恼

闵行区银桥社区养护院是“长者照护之家”的试点单位,开办于2014年5月,这里原来是社区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成养护院后,这里共有35张全托床位,10张日托床位。记者在这里看到,养护院的设施齐全、服务到位,但仅有23位老人入住,空置床位22张。

院长张秀明告诉记者,去年院里的总收入是75万元,加上政府给的一次性建设补贴53万元,共计128万元,而去年全年的支出是102万元。尽管从账面上看好像是盈利了26万元。但是按照旧的政策,2016年政府仅仅只能给到少量的床位运营补贴,那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了。

银桥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的性质是公办民营。在享受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后,这里的收费比同等条件的民营养老院已经低了很多。生活基本自理的老人每月收费3250元,失能失智老人每月收费4500元。但是,这样的价格似乎还是很难打动当地的老年人。根据张院长的调研,当地老年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根本消费不起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而根据养护院的运营成本,这样的定价很难再降下来了。

张院长也思考过如何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他想如果能够接入医疗服务,让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的老年人能使用医保抵扣一部分费用,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他们可能就愿意住进来。那么张院长的想法可行吗?记者走访了长宁区一家内设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院,才发现张院长的这个愿望也不切实际。

在养护院内设医疗机构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文杰护理院的院长张惠琴告诉记者,护理院医生的人工成本很高,需要规模化经营才能消化。文杰护理院有168张养老床位、200张护理床位,目前满负荷运转也只能保证微薄的利润。而银桥养护院只有四十多张床位,这个模式并不适合。

张秀明院长想了很多办法来为老人们提供多样化服务,希望提高入住率,但是他也越来越意识到供需的不匹配。简单来说就是当地的建设发展与养老的需求不匹配,养老服务的价格与当地消费水平不匹配。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朱海燕:“上海现在已经出台了一个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中已经非常强调指标的对接,就是养老床位或者养老设施要与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相适应。不仅要科学规划,还要促进规划落地,在规划内来运行这些项目,实际上今后一定程度可以减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万科”智汇坊“:成熟社区试点的探索与坚持

同样地处闵行区,七宝镇万科城市花园里的“智汇坊”也是一处长者照护之家。2014年10月,“智汇坊”开业,目前有全托床位30张,日托座位20张,全托床位长期供不应求。在“智汇坊”,老人能享受护工的悉心照料和社区医生定期上门巡诊。一些失能失智的、需要特别照护的老人也在这里安心住了下来。目前,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82岁。

值得注意的是,“智汇坊”里的老年人都是社区就近入住的,都是万科的业主或者子女是万科的业主,这样的就近养老正是“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养老模式所鼓励和提倡的。

有了养老的刚需,在万科城市花园这样成熟社区里建设“长者照护之家”显然会轻松很多。但“智汇坊”在刚开业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和银桥社区养护院一样的问题,就是老人不接受“智汇坊”的定价。

从八九千元降到五六千元,“智汇坊”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调价过程。由于“智汇坊”没有公办养老院的背景,他们连初期建设的一次性补贴都无法享受。不过“智汇坊”的优势在于这是开发商自己运营的养老机构,它的场地是由小区闲置会所改建,这省下了一大笔场地租赁费用。在保证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运营方对初期的一次性建设成本进行了压缩,再通过对日常收支的测算,最终将服务费用调整到了一个老人们能够接受的区间。

老人们选择”智汇坊“,不光因为这里的服务好,同龄人之间容易相处,更因为这里离家近,儿女能常来常往,他们感觉自己没有离开家庭。而事实上,他们确确实实仍然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面。“一碗汤的距离”,这是”智汇坊“对“长者照护之家”的形象定义。这种情感的维系和寄托,在人的晚年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汇坊“已经得到周边老年居民的认可,但对一家企业来讲,盈利是永远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智汇坊前期投资近500万,按照目前每个月几千元的净利润来算,收回成本遥遥无期。


按照孙嘉的构想,建设社区养老机构也是在为房产开发提供增值服务,能提高社区的品质,这和政府鼓励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做好了,就是一件双赢的事,但是这笔长期利益到底该怎么算,确实还需要继续探索。


上海万科总经理孙嘉:“虽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科有很明确的盈利目标,但即便如此我也要说服我的团队、我的同事,包括我背后的股东,有这样一种长远的心态,不仅是从商业的角度用一种长远的心态,更要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做长远的考虑。“


按照孙嘉的构想,建设社区养老机构也是在为房产开发提供增值服务,能提高社区的品质,这和政府鼓励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做好了,就是一件双赢的事,但是这笔长期利益到底该怎么算,确实还需要继续探索。


养老工程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是床位数量,但显然这还不是全部。记者感受到,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建设社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才是最接地气的。“长者照护之家”试点一年多,经验和教训都有。去年年底,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财政局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本市长者照护之家建设的通知》,《通知》要求对所有的“长者照护之家”,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提供相同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这包括市、区(县)两级每张床位共计不低于两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以及每张床位连续三年依次5000元、300元和2000元的运营补贴。

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养老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民进上海市委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中指出,除了养老院外,现有养老服务业服务内容的供给不足。提案强调,对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持续改善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软件提升。要重视老人对老年生活的自我决定权,给老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方式,让老人过上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

同时,新修订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将提交全体人大代表审议通过。这是第一次在地方法规中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引导。长者照护之家是上海结合本市的城市特点推出的一种养老供给模式,它传递的是一种创新的理念,那么这种创新的真正落实首先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同时也需要各方参与力量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创新。


(看看新闻网记者:陈瑞霖)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