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视频 | 视频|追忆钟扬(一)——心怀人类的“种子使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周云 张小米 特约记者:李正强

2017-12-12 22:42

一年有150天跋涉在青藏高原,一生收集了几千万颗种子,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生物学家,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学工作,这就是钟扬教授。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总是精神满满,周身充满正能量。今天起,看看新闻Knews、新闻综合频道连续推出3集专题片,追忆钟扬不忘初心、永远奋斗的一生。



钟扬人称"种子使者"。15岁时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的研究不止于案头,过去十年,他常年在西藏翻山越岭,采集种子样本。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体操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青藏高原,它是世界第三极,也是一个极端的环境,那么为什么有的生物它可以在这个地方长,它背后的适应机制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耿云鹏说:“钟老师总会选择最困难的地方去,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分发任务的时候,钟老师就说,我们去阿里。那里的植物,虽然都很少,但是都很特有。这样我们采种子的意义,才能被实现出来。”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钟扬无数次往返于沪藏,在高原反应和醉氧间切换,只为找到有价值的种子。他带着团队有时去到悬崖边,有时爬到海拔6000米以上,有人说,他是在用生命在上班。他却说,我们也不能因为高原反应我们就怕了是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



4年前,纪录片导演王威鹏跟拍钟扬团队。在青藏高原采集种子时,寒冷、缺氧、饥饿、长途跋涉,让王威鹏印象深刻。而这就是钟扬最普通的日常。



钟扬的学生,西藏大学理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德吉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我们七天是一碗米饭都没有吃上,吃的是干饼子、榨菜、水,就这几个。”


西藏有一种名叫光核桃的植物,能抗虫抗病抗旱抗寒。不过,一颗光核桃只有一粒种子,且采种不能用机械方式。为了集齐8000颗种子,钟教授摆起了台子,请学生都来吃桃。



为了避免遗传间的杂交问题,每次采集种子都必须相隔50公里。于是,钟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他每天要行进800公里,采集16次种子。就这样,他花了7年,收集了4000多个样本,大约近千物种,占到了西藏高级植物物种的五分之一,并建起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毫不起眼的“香柏”,经钟扬收集研究,发现了其有较好的抗癌效果。而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被誉为“植物界小白鼠”的拟南芥,被发现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钟扬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这许多种子和它们的基因密码,将为未来人类留下多一种可能性。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一百年后会有许多物种灭绝,也会有许多物种诞生,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才是我追求的一切。”钟扬曾在微电影《播种未来》中说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周云 张小米 特约记者:李正强 编辑:董智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