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都市女性的“围城”——上海,一颗中国土地上的“瘤”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 严雯

2017-07-10 11:04

2017年7月8日,唐颖携“双城系列”小说《阿飞街女生》《初夜》《另一座城》首发式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全国新书发布厅与读者见面。作者唐颖,著名作家陈村,青年作家张怡微就“双城”故事、女性成长、都市文学等话题展开对谈。


“双城系列“书封


自1986年以来,唐颖发表中长篇小说及话剧、影视剧本逾百万字,以擅长描写繁华都市中的女性生活、情感、心理与命运等现象被众多读者所熟知。


很多年前,城市文学相当边缘化,在中国的文学界,乡村文学才是主流,这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在唐颖的眼中,上海真的是特别的城市,它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她本人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上海人。“作为一个作家,写的东西肯定要是自己最有生命体验的那些故事。”


她回忆道 :“在极左的年代,上海是一个负面的词语,它几乎就是十里洋场、殖民社会的代名词,所以上海的生活或者上海人的一些他们的生命历程在当时是被人疏忽的。”


那时的上海是个很“讨厌”的城市,就像是中国土地长出来的“多余”的“瘤”一样。


这样一块土地上孕育出了,如作者陈村(当天发布会嘉宾)口中所说的“非平常上海人”。他说道:“唐颖写的不是平常上海人。她笔下的‘淮海路的小姑娘’是这个城市里面的一个骄傲。她们眼界很高,一般不爱搭理人。如果我年轻,她也年轻的话,我要跟她说话,她肯定不睬我。她们都有一种自爱,包括一种对男性的警惕。她们是领了这个城市、大都市的风气之先,她们去想很多事情。包括:去想海外的事情。”


上海书城新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80年代是出国留学潮,在唐颖的小说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女主角想要出国的原因是阁楼,因为忍受不了住在阁楼里的生活迫使她走出去。这些女孩子内心都有非常大的创伤,这个创伤基本上是30年前发生政治风波而造成的,这场创伤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女孩子形成了一个很不自在又很不自然的生活状态。


当被问道为什么想要写《阿飞街女生》这样一个群体小姑娘的感情生活状态或者心灵的生活状态时,唐颖说:“在极左的社会里面,其实这个街区的人是最压抑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被批判的群体。他们整体上就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这个地方的人也有自己的弱点,他们都比较自私,有一些上海人的一些特点的。”


在《阿飞街女生》这本书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70年代的中国,在这条阿飞街上发生过一个非常残酷的事件:一个女孩子在夜晚被强暴了,街上的人都听到了她的呼救,可全都袖手旁观,街上所有女孩子内心对此事都有阴影。当她们出国前往美国这样一个非常自由的过度时,她们这个回忆就苏醒了,她们都是带着某种原罪在那里生活的。因为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那些遭遇是无法忘记的。当你的生活变得更自由或者更加的时候,它反而越会出来骚扰你。


唐颖新书签售现场


有人说唐颖的小说非常时尚。可时尚的东西往往易于过时,可如今回过头看这些小说,依旧没有过时,讲述的仍然是我们身边息息相关的东西。
唐颖说:“文学总是要写人的困境,这需要作家把它呈现出来,呈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治疗的过程。”


“我在阅读和写作中感悟,唯有通过文学人物,去打捞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个体生命。马塞尔•普鲁斯特早就指出:“真正的生活,最终澄清和发现的生活,为此被充分体验的唯一生活,就是文学。”——摘自《阿飞街女生》 唐颖


一旁的嘉宾陈村补充道:“这听起来像游戏一样,但是却有一个严酷的事实。下棋输了可以推倒再来一盘,但是人生是不能再来一盘的。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只能过一次人生。但是在文学里,可以走无数次的“那条路”,可以过很多次的“人生”。想要治愈“重来”只能读小说,读唐颖的小说中,感受另外的一种人生:假如你走上了这样的人生...假如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许你也能变成淮海路的小姑娘,然后把你安置在那个地方,你也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唐颖


当谈到本土作家是否一定要置身国外才能更好地看故土时,唐颖说:“乡愁是一种情绪,当你身处异乡就容易怀念起从前被忽略的故乡的东西,等到你重新踏上故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你重新想起的东西都是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


“这些年常常离开上海,当我在异国,在另一座城回望自己的城市,感受的并非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同时也是生命回望。我正式在彼岸城市,在他乡文化冲击下,获得崭新的视角去眺望自己的城市。故城街区是遥远的国王,是年少岁月的场景,是你曾经渴望逃离的地方,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出发。”——摘自《阿飞街女生》 唐颖


“故乡”一直是以伤痛、难言之隐的症结在唐颖的小说中出现的。好像在“异乡”待着又会想到以前的事,还要花很多代价才能疏解自己对故乡的郁结。当最后问道唐颖怎么看待自己的故乡时,她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很矛盾的。我们在国外也会有乡愁,但是这种乡愁并不全都美好,有时还会有痛定思痛的感觉。文学的底蕴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它应该把人类或者我们每个人遇到的那种无法解决的困境展示给读者。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对于读者来说,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你也就得到解脱了,不会觉得只有我一个人那么倒霉,在我书里面的这些人其实也挺不容易。”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严雯 实习编辑:沈姝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