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12年后危机再次摆在G20面前 习近平提出中国主张

子午观潮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2020-11-22 21:01

北京时间11月21日晚,本月内第四场重要国际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5次峰会拉开帷幕。


在国际社会既需要同心抗疫又需要为疫后复苏积蓄动力的关键时刻,G20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的召开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国际社会对这一曾成功应对过全球金融危机的平台给予厚望。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针对后疫情时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鲜明提出中国主张。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全面准确地指出了当前抗疫和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为国际社会补齐全球治理短板、筑牢世界复苏根基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全球抗疫合作问题上,习主席提出“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协调整合资源、公平有效分配疫苗等设想;在应对次生危机问题上,习主席提出“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各国加强政策标准对接、便利人员有序往来等主张;在着眼疫后经济恢复方面,习主席也着重提出“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实现更加包容发展”的倡议。



在此基础上,习主席还放眼全球治理的发展前景,分别从“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机制、规则、动力和功能问题,为补齐全球治理短板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解决方案,既适应了当前国际社会的重大现实需求,又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意识,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重大理论贡献,并对未来的全球治理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8年,当G20领导人举行第一次峰会时,他们的使命是在百年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拯救世界经济。12年后,一个更严重的危机摆在他们面前。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3月26日,G20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特别峰会。习主席在峰会上作了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发言。这次峰会给世界带来信心,也为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了方向。



近8个月后,G20领导人第15次峰会再次以视频方式举行。当前国际形势仍处于困局当头、挑战在前的艰难时期:一方面全球疫情此起彼伏、胶着不下,抗疫防疫仍需咬紧牙关、戮力同心;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动荡和国际冲突不断发作,给国际社会的健康、繁荣与和平带来巨大挑战。人类社会要走出疫情阴霾的道路并不平坦,要迎来后疫情时代的阳光也更加不易。


疫情冲击之下,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短板和缺陷暴露无遗。首先是理应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多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未能在抗疫国际合作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国家不仅自身抗疫不力,还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垄断防疫信息、争夺医疗物资,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其次是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缺乏足够的公共卫生功能,世界卫生组织不具备足够的协调抗疫授权,在一些大国的干扰职能还被进一步弱化。最后是在疫情引发更多次生危机的形势下,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缺乏全面应对的机制、资源和手段,导致各国商品人员流动大面积受阻、国际公共产品匮乏,经济、社会和安全等领域发生次生危机的风险被放大。



尽管国际社会在全球疫情初期就作出了反应,G20在今年三月召开的特别峰会就强调要共同应对疫情及其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防控合作、推动药物和疫苗研发、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以及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等重大举措。但要补齐长期形成的全球治理的短板,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国更多的责任担当。


在疫情引发的次生危机中,由于物资、人员和商品流通受阻带来的经济下滑,由于投入抗疫、医疗和救济的资金剧增导致的财政危机,是对国际社会影响最为剧烈和深远的灾难。截止目前,今年全球多数经济体已进入负增长区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美国疫情居高不下、欧洲疫情接二连三,由于美元的独大地位和欧洲经济的影响范围,更进一步削弱了世界经济抗压兜底的能力,打击了对疫后世界经济恢复的信心。



同时,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受挫也暴露出传统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的局限性,以数字化、远程化为特征的等“非接触经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适应性,但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为接纳并促进这些新模式和新业态做好准备。


至暗时刻仍未过去,战疫之路任重道远。不过,正如习主席在讲话最后引用的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全球能够戮力同心,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 郝苗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