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修而不复的“疤痕路”,如何“祛疤”?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窈窈 刘奕宁 王毅 吴佳亮 王思远
2023-04-11 20:50:26
家住虹口宝山路附近的居民向记者反映,家门口的马路在前一阵完成了施工后,路面没有被认真修复,留下了一条条颜色不一的“疤痕”。而如果有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市中心类似情况的“疤痕路”并不少见。掘路工程结束后,路面为何不能修复如初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上海虹口区宝山路横浜路路口,一条突兀的沥青铺面横穿马路,将人行横道线一分为二。一旁的非机动车道上,类似的修补疤痕也是一路延绵,一些地方甚至和原路面形成了明显落差。周边居民说:“骑助动车就屁股一抬一抬的,太颠簸了。”
而沿着宝山路一路前行到宝通路,短短一两公里的路段,这样的道路修复补丁,随处可见。
好好的一条马路,为何会有那么多如同“狗皮膏药”一样的疤痕呢?虹口区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刚刚完成“架空线入地”的施工,按照路面修复的工艺,通常是先铺一层粗沥青,沉降一阵后,再铺一层细沥青。现在这样的疤痕路,应该是工程队在回填时,施工草率造成的。“我们是要求施工单位,在铺粗沥青的时候,沟槽的边缘要切缝的,切平整以后再铺上去,施工单位可能有偷懒。”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钺解释道。
曾是市人大代表的毛放,多年持续关注道路施工后变成“疤痕路”的现象。他也注意到,这几年随着架空线入地等工程的批量进行,结束道路施工后,草草回填、修而不复的情况与日俱增。
杨浦区的龙江路去年10月底就完成了老旧水管的更换施工,但直到现在,马路开过膛处,依然只是简单地铺了一层沥青,坑坑洼洼,歪歪扭扭,让不少过路人“吃药”。
居民:“有时候噗通一声,在这里摔倒,我看到的已经有几个了。”
居民:“老百姓走路都出问题。不管做哪个工程,哪个部门做,工程完工,都应该把路面铺好。”
对此,杨浦区市政部门负责人解释说,去年10月底时,排水设备确实完成了整体安装,但部分接口处的施工,其实一直到今年1月底才全面完工。而当时上水公司的“占、掘路施工”许可证又过期了,要重新修复路面,就得重新走流程,因此耽搁了。“可能因为工程已经实施完了,所以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的问题。后来商量下来,由路政部门单独申请,程序更简,所以路政部门自己来申请道路的修复。”杨浦区市政和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章健表示。
两区相关主管部门都说,是施工单位因为抢工期等各种原因没有实施精修,导致了“疤痕路”的出现。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草率修复的道路,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
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钺:“我们的管理上有点缺位的。”
杨浦区市政和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章健:“道路部分先进行一个临时的修复,后面有翻新的计划”。
就在记者采访后的当晚,有居民告知,龙江路上连夜进行了施工整改,第二天,修复后的路面已平整如新。虹口也表示,已经要求施工队尽快对宝山路一带的“疤痕路”进行整改。不过,大家都希望,是不是应该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而不是总是等到有了投诉或媒体介入后,事情才能推动起来。
第十五届市人大代表毛放认为:“城市管理就像绣绣花一样,要有很精细化的一种精耕细作,建议能不能实行路长制,谁负责不到位的,就要来修复。”
业内人士介绍,仅从工艺上来说,道路开掘施工完成后要修复平整,并不存在技术难度,毕竟,就连老房子都能修旧如旧,更何况是马路。只不过,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工程本身已经完成,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的强力要求和监督,后续道路修复也就乐得草草了事。马路上的一道道“疤痕”、一块块补丁,不仅观感不好、有损市容,更像是在无声诉说,道路施工和事中事后监管,距离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看看新闻Knews编辑:由由酱)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