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视频 | 试制度、探新路 上海自贸区十年蝶变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9-27 23:40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外高桥基隆路9号正式挂牌运行,掀开了改革新篇章。


十年蝶变,上海自贸试验区面积不断扩大,产业不断聚集,功能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的高质量发展。


十年开拓,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一批批改革开放举措、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


一粒良种,可以播撒希望;一株新苗,可以长成大树。如今,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全国范围内,自贸区从1个增加到21个,覆盖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上海首创占比近半


9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用“五个率先”,来概括自贸试验区十年来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成果,涉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单一窗口”贸易便利化模式、“证照分离”政府管理改革、自由贸易账户等。


这其中,多数改革创新成果率先在上海发生。


2019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颁发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这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行业准入审批改革,把过去一个行业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即可“闯天下”。


比如,以前开办一个便利店,需要办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5张许可证。在办证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准备5套申请材料,往返各个部门及窗口递交材料,需要至少38个工作日。改革后,企业只要准备一套申请材料,登录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一业一证”模块进行网上申请,没过几天就能收到短信通知,审批完成后领取一张综合许可证就能开门营业了。



政府职能转变,是上海自贸区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十年来,上海自贸区创新开展“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等试点,已在31个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创新简易注销等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9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建设成果发布会上披露,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时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最早一批参与自贸区咨询研讨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中,其标杆作用有目共睹。


“相比于其他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特点在于综合性”,陈波表示。“上海洋山港是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码头,浦东机场也是目前我国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这使得上海自贸区的航运贸易以及空运条件非常优越。此外,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张江高科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在金融领域,上海也形成了以陆家嘴为代表的金融资源汇聚地。这些都为上海自贸区在多领域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向更深更广处去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是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初衷之一,而负面清单则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项突破性改革。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对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实行备案管理。商务部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成立10年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条目从当年的190条已经缩减至27条,改革不断向纵深处去。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上海自贸区先后落地了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包括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等。


陈波表示,负面清单的不断“瘦身”,显示出上海自贸区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改革和开放的力度非常大。目前,负面清单中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但在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仍较长,在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前提下,准入限制需进一步放宽。


例如,2021年7月,商务部印发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首张负面清单,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的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金融业限制措施为17项,仍高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金融负面清单中各成员国限制措施的平均水平。


“在金融业方面,我们还需要明确哪些部分可以进一步开放。同时,在教育、文化、卫生、娱乐等方面,怎样实现有步骤地放开,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自贸区可以在负面清单上进行精简的方向”,陈波表示。



“试验田”在被深耕的同时,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设立之初的28.78平方公里到如今的约240平方公里,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临港新片区相继纳入,上海自贸区不仅实现“物理扩区”,功能也在不断升级。


上个月,临港新片区设立满四周年。8月15日,上海临港新片区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汽车等前沿产业领域,总投资约288亿元。企业表示,大部分项目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洽谈的,到今年6月拿地,8月就开工建设,相当于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从项目谈判到开工的过程,可以说是“临港速度”的生动体现。


前沿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源于新片区首创的“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全链条服务机制,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做到“一个月签约、三个月供给土地、六个月开工”。目前,新片区正加速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前沿产业集群。设立四年来,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8%,较好发挥了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


“临港新片区实际是参照经济特区的管理方式运行,在产业升级、人才招引、综合执法等领域持续放权赋能。尤其是‘五自由一便利’的特殊定位,助力临港新片区由自贸区向自贸港升级,形成新的标杆作用”,陈波表示。


“五自由一便利”,指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连通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四年来,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在洋山港正式落地,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实现封关运作,三期扩区正在加快推进……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形成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改革创新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


“依托洋山深水港、浦东机场等区位优势,临港新片区可以进一步在临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方向发力,培育打造智能汽车、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制度改革和创新方面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实现更多国际化的引领”,陈波表示。



下一步关键在“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那么,在新征程上,上海自贸区又该如何落实新的发展战略?


9月15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词是“提升”。结合上海实际,未来将着力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高端产业引领能力以及临港新片区差异化探索四方面能力。


陈波进一步指出,上海目前正在深化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提升过程中,更应对总部经济所特有的离岸型经贸管理模式,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使总部经济能够在中国、在全世界的资源进行合理、有序、高效的调配。这是上海自贸区基于上海、立足全球可以去着力改革创新的地方”。


此外,在数字经济领域,陈波认为上海自贸区也大有可为。“现在全球经济形态正从传统经济形态向数字化经济形态进行深刻的转变。关于数字经贸的合作,这一方面在全球还未形成明确规则,那么上海自贸区不光要成为一个国际规则的适应者,还要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国际规则的创新者和倡议者。对于国际数字经贸合作,上海自贸区可以研议相应的合作和监管规则,引领数字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