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一座教堂见证老上海的俄罗斯文化

时讯

看看新闻

2016-06-24 13:50

 在上海近代历史上,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共出现过的大小东正教教堂共有十余处,其中以圣母大堂和圣尼古拉斯堂是最著名的。这两座教堂同年修建、同年竣工,也是今天上海仅存的两处东正教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位于今黄浦区皋兰路16号,始建于1932年,1934年落成。

教堂的建筑师是俄侨亚龙,他无偿为教堂提供设计。1932年12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1934年3月31日,教堂举行落成祝圣仪式。教堂的风格为带有俄罗斯地域特征的拜占庭式,当时的内外装饰均极为华丽,有9个金色的圆顶与十字架,内部可容纳四五百名信徒。



圣尼古拉斯堂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堂。整个建筑为砖混结构,在空间布局上遵循拜占庭建筑形式,集中式布局,希腊十字式平面。以相互垂直的两条中轴线为构图中心,在中央安排层层收分的拱顶,最高处以一个圆顶构成整个建筑的视觉中心。建筑形态从中央穹顶的等臂十字到四角层层降低,形体富有变化,仿佛一朵盛放的花朵。


教堂在檐下及腰线下雕刻浮雕式连续券和装饰带,多处用圆尖顶式的形象,分不同的大小、高低,装饰其间。墙面多是中间设垂直形窗,窗顶用半圆拱作为结束,窗框、窗格多用铸铁花、半圆形山花,镶彩色玻璃窗。窗口周围设多层线脚,但并不繁复。以壁柱、连续券、有雕刻的线角和螺旋柱为装饰。比起俄罗斯本土的东正大教堂及拜占庭建筑的辉煌华丽,该堂要更加简洁。入口采用半圆拱发券,花式砌筑,镂空图案。整个教堂使用灰白两色,典雅大气。大堂室内四周砌以彩色瓷砖,四壁和穹顶均有彩色壁画存留。

1966年文革中,上海的教堂几乎被破坏殆尽,圣尼古拉斯教堂却因靠着门口雨篷遮掩的门楣上,贴有伟人肖像而躲过一劫。但圣尼古拉堂的圆顶被砍了下来,砸得粉碎,圆顶内部的实心拼镶木块也散落得到处都是。之后教堂便被工厂占用,为了放置更多的机器,教堂就被隔成了二层,原本高耸的空间变得狭小压抑。加之年久失修,教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堂陆续被用作洗衣厂、中餐厅和幸运阁大酒店。直至1994年,该堂公布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教堂才重建了穹顶,但却使用了极其简易的马赛克贴面,大大破坏了教堂原有的风貌。


比起国外许多宏伟精致的东正教大教堂,从外观上看,圣尼古拉斯教堂略显简陋,但对于当年流落他乡,衣衫褴褛的俄侨而言,这里却是精神的温暖家园。如今这些俄侨的后人们来到上海的时候,还会去拜访这座当年的教堂,感恩那段茫茫乱世中,他们的家人在这里获得避难和救赎。同时,这座教堂也让我们能够体味道近代上海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