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纪录片编辑室》将登陆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7-26 11:19:39
拥有26年历史的上海电视台老牌经典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将回归上海地面主频道——新闻综合频道,自7月28日起每周日22:30陆续播出《落子无悔》《我可以跟你回家吗》《鹦鹉姐姐》等节目,观照当下百姓生活、讲述时代故事。
新时代的风貌为《纪录片编辑室》带来了新故事、新叙事,它始终与时代的脚步一致,记录当下。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栏目有它一直以来不曾改变的地方,而这也是它长盛不衰、动人至深的秘密——平民视角和跟踪纪实手法。
那些经典老片里的城市记忆
1993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中国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期节目。自创办以来,《纪录片编辑室》就关注着时代浪潮中、社会大背景下老百姓的情感与命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都市居民住房困顿的历史病痛,在德兴坊三户人家的絮絮叨叨中一点点琐碎而又生动地呈现。
纪录片《德兴坊》1992 导演:江宁
“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跨过这湾浅浅的海峡。” 讲述一对别离45年的夫妻重逢的故事。在两任丈夫之间,她会如何选择?孰去孰留,命运再次把她放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纪录片《重逢的日子》1993 导演:王蔚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挤过的公交车吗?”1993年,南北高架工程,近1000家单位和十万上海人大动迁,规模空前。这是留驻在上海人的集体记忆,展现当年上海人所处的艰难、无奈与通情达理。也为上海的改革开放中这一重大事情留下了一份最珍贵最真实的影视档案。
纪录片《大动迁》1994 导演:章焜华
现代生活观念对传统生存模式的冲击,在老一代船工的执着和儿子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之间被具象、被感受。
纪录片《茅岩河船夫》1994 导演:宋继昌
蜿蜒曲折的旧巷、拥挤的街道、淳朴的民风、热爱淮剧的百姓,“潭子湾”是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家,那一条弯弯的苏州河连接历史与未来……
《我的潭子湾小学》1999 导演:冯乔
90年代上海的发展,善良的苏北老阿姨,顽皮的孩子,从一个小家庭折射出上海的历史变迁。这河这桥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如铁皮罐里那丛顽强生长的青葱,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志和面向未来的乐观态度。
纪录片《一个叫做家的地方》2000 导演:王小龙
有这样一群为上海、为国家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也做出过巨大牺牲的人,是他们让上海辉煌,是他们让上海更加美丽。真实地记录他们,是纪录片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良心。
纪录片《婆婆妈妈》2004 导演:吴海鹰
城市在更大的历史洪流中的角色,在幸存者今天的眼光和回忆中被口述、被记录,那些访谈及历史影像资料里,我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逃亡到上海的故事。
纪录片《逃亡上海》2000 导演:宋继昌
变革中的城市和一代人的固守与坚持,在蒋先生独居老宅的日常中静静诉说。
纪录片《房东蒋先生》2004 导演:干超 梁子
一个显然是初学杂耍的小学员,两只手分别拿了一顶魔术帽,却勉为其难奋不顾身满地找牙地试图去接空中的第三顶……平静得让人落泪。
纪录片《马戏学校》2007 导演:郭静、柯丁丁
那些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劳作的人们,虽然过着艰苦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却没有失去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看得到生活的希望。(纪录片《造云的山》2012 导演:朱宇)
《德兴坊》《十字街头》《大动迁》《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婆婆妈妈》《房东蒋先生》《马戏学校》《造云的山》等,这些广受赞誉的《纪录片编辑室》经典老片子,你是否还在回味?
一路走来的传承与新生
开播至今,《纪录片编辑室》走过了26个年头,记录下无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和市井传奇。这是一个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和留存历史的地方。上海所经历的发展变迁、进步繁荣,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它承载着城市一路走来的足迹,也指引着未来前行的路径。
纪录片《我们的四十年》2018 导演:汪求实 余永锦 张奇吾
个体的共鸣也是时代的共振
平民视角,让纪录片更有烟火气,推动一群普通百姓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但他们的人生故事很有代表性,能够引发个体的共鸣、时代的共振。比如,《毛毛告状》讲述了一个从异乡来到上海的“外来妹”,敢于挺胸走上法庭原告席,运用法律武器为维护自身和孩子的权利尊严,这是社会进步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耀眼折光。《重逢的日子》中两位昔日亲人的悲欢离合,乃是长达46年的中国现代历史在某个方面的缩影。《上海滩最后的三轮车》如实报道了变革中的中国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荧屏上主人翁的命运,也是荧屏前电视观众的共同命运。这些纪录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踩准了上海的城市脉搏,从小人物的一个点出发,反映出大时代的一个面。
跟踪纪实的拍摄手法,赋予纪录片以一种时间的力量。继1993年《毛毛告状》引发万人空巷的关注和热议后,2003年和2013年,节目组再次走访毛毛一家,昔日襁褓中的婴儿已成花季少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远赴美国深造。而谌孟珍也由一个质朴的外来妹,变成了扎根上海、能流利使用上海话交流的“新上海人”。镜头的重逢和交织,是片子最感人至深的落点所在。与普通电视剧不同,这种用跟踪纪实的手法而实现的“穿越”更真实,也更震撼。
纪录片《毛毛告状》1993 导演:王文黎
非虚构是创作纪录片的原则和底线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浮躁时代,我们不接受敷衍之作。我们致力于创作有意思、有意义以及留存得下去的作品。打磨经典,创造精品,把真实的故事讲得动听、动情,让片子不仅折射出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更充满了人情的温暖,如同一坛坛陈年美酒,永远闪烁着思想的光泽。
伴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前行以及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也催生了《纪录片编辑室》创作团队新的思考、新的记录。每个时代都有值得记录和思考的东西,创作手法可以多元,纪录片非虚构的创作理念却不能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地对作品进行研究探讨,立足上海、走向全国、放眼世界。
7月28日起每周日22:30,《纪录片编辑室》登陆新闻综合频道,每周持续为观众朋友呈现佳作,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